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發(fā)表評論文章說,朱棣文將是繼趙小蘭之后,第二位出任美國內(nèi)閣部長的華裔。不過,朱棣文進入內(nèi)閣的意義可能更大。美國媒體認為,奧巴馬正是看中朱棣文研發(fā)再生能源的成績,希望幫助他實現(xiàn)競選期間提出的能源計劃。另外,朱棣文具有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心愿,其身上畢竟還有華人的儒家思想,有報效國家的奉獻精神,這點尤為難得。 文章摘錄如下:
從報上得悉美國當選總統(tǒng)奧巴馬12月10日提名華裔科學家朱棣文(Steven Chu) 為新政府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將是繼現(xiàn)任勞工部長趙小蘭之后,第二位出任美國內(nèi)閣部長的華裔。不過,朱棣文進入內(nèi)閣的意義可能更大。奧巴馬說:“委任朱棣文應該向所有人傳達一個信息,即我的政府將重視科學。我們會根據(jù)事實來做決策,我們也明白事實之外需要果敢的行動!
現(xiàn)年60歲的朱棣文學物理出身,1997年憑借原子和粒子“雷射冷卻及捕捉”的科技成就,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正式成立,我榮幸受命擔任所長。為了提升高等研究所的學術(shù)地位,我們邀請了多位諾貝爾獲獎人出任顧問,朱棣文也是其中之一。
朱棣文教授與新加坡很有淵源,他第一次來訪就是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邀請的,隨后他也好幾次訪問南洋理工大學,除了“高等研究所”,他還與南大電機系、激光學研究中心有學術(shù)上的交流。據(jù)我所知,朱棣文的父親是清華畢業(yè)的,后留學美國。盡管朱棣文出生美國,但他對上海很有感情(可能與他祖籍是上海附近的太倉有關(guān)),也是上海交大的名譽教授。在他成為南大高等研究所顧問之后,我們一直討論如何加強南大、上海交大和朱棣文所在的加州伯克萊大學進行光學應用技術(shù)的密切合作。為此,南大電機系教授還特別前往加州拜訪朱教授并商討合作細節(jié)。
2004年,身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的朱棣文,主動申請出任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主任。在朱棣文的領(lǐng)導下,該實驗室成為全球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研究重鎮(zhèn)。
近年來,朱棣文一直致力于防止全球變暖的科學研究,他呼吁擴大研發(fā)替代能源,認為放棄使用化石燃料是防止全球變暖的關(guān)鍵手段。美國媒體認為,奧巴馬正是看中了朱棣文研發(fā)再生能源的成績,希望朱棣文幫助他實現(xiàn)競選期間提出的能源計劃:大幅減少對中東和委內(nèi)瑞拉進口石油的依賴,以及以低稅額鼓勵消費者購買節(jié)能汽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建立更為節(jié)能的全國能源體系。
而且,我也覺得朱棣文具有科學家少有的行政管理能力,據(jù)我所知,有的科學家是沒有行政能力的,即使有,也不愿花費太多精力在行政上。譬如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南部陽一郎教授,他是一個非常謙虛但同時也很獨特的人,盡管日本政府高規(guī)格禮遇他,可他就是不愿長期在日本生活工作,原因就是他怕繁瑣的行政工作耽擱他的科研時間。朱棣文不同,他具有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心愿,他出任部長也是基于這樣的意愿,與一般的政客不同。我想,朱棣文身上畢竟還有華人的儒家思想,有報效國家的奉獻精神,這點尤為難得。
另外,大家可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朱棣文本科就讀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不是哈佛、耶魯一類的頂尖學府。這點應該給我們一些啟發(fā)。有時候,不是名校出身,反而沒有負擔和壓力,可以更加自由地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項目,對一個年輕的科學家來說或許是樁好事。要知道,美國頂尖大學在學術(shù)上還是存在“學霸”壓制問題的,也有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克萊之類的派系之爭,朱棣文少了這些派系麻煩,可以一門心思做學問。(潘國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