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華盛頓州前華裔州長駱家輝2月25日獲奧巴馬提名出任美國商務部長。 中新社發(fā) yudonghui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在朱棣文被任命為美國能源部長之后,駱家輝又于3月24日正式獲準擔任美國商務部長。美國首位“黑人總統(tǒng)”一連選擇了兩位“華裔部長”,而他身邊人從親朋好友到事業(yè)伙伴也不乏華人的身影,這充分體現(xiàn)了山姆大叔的“大熔爐”文化。中國人有理由為華裔政治家感到自豪,但依筆者拙見,這不足以構成對中美兩國未來走向樂觀的原因。
事實上,作為美國能源部長的朱棣文最近已經(jīng)將矛頭直指中國。他17日在美國眾議院科學小組會議上稱,如果其他國家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那么美國將征收碳關稅,這將有助于公平競爭。這是奧巴馬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首次公開表明立場。朱棣文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國家沒有設置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國的制造業(yè)將處于不公平競爭狀態(tài),因此美國將“不得不”采用關稅的方式來抵消這一成本,并用“碳關稅”這個冠冕堂皇的環(huán)保理由來實施貿(mào)易保護措施。就在此前一天,我國國家發(fā)改委談判代表李高表示,碳排放關稅將是一場災難,這會引發(fā)一場貿(mào)易戰(zhàn),也違反了世界貿(mào)易組織的相關規(guī)定。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25日也表示,朱棣文此舉其實是一種隱性的保護主義措施。
無論是朱棣文還是駱家輝,他們都是美國的部長,最終代表的還是美國的利益。駱家輝能在亞裔人口只占5%的華盛頓州當選并連任州長,憑借的是符合美國人口味的政策和政績。就內(nèi)閣部長人選而言,美國人還不至于蠢到去選擇一位代表中國立場的人,即便奧巴馬愿意,美國國會也難以批準。美國的華裔從被排擠到當選,從沉默到出聲,“打拼史”超過一個世紀。雖然許多華裔政治家有華人移民家庭的背景,依靠扎實肯干的精神逐漸在政界嶄露頭角,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這種因素正是他們從政之后所要隱藏的,這與美國的選舉政治是有必然關系的?梢哉f,華裔政治家首先是一位美國人,然后才是一位華裔。
中國人對華裔政治家有著天然的親切感,但許多華裔政治家甚至算不上一位所謂的“知華派”。盡管這些華裔政治家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流著中華民族的血,長著中國人的面孔,但是頭腦里卻是西方的思維方式。曾經(jīng)有人將某些華人喻為“香蕉”,說他們雖有黃色皮膚卻有西方白人的價值觀?梢哉f,駱家輝之類的美國華裔政治家也很可能屬于這所謂的“香蕉”一族。他們在美國成長,幼時對中國的直觀印象本來就是模糊的,而長大后對中國的認識卻變得更加不直觀、不全面。他們不一定會研究中國,他們的職業(yè)不一定會與中美關系有關聯(lián),對中國的認識或許還僅限于美國媒體的報道和少數(shù)親友的介紹罷了。這樣,他們與那些“知華派”政治家還相距甚遠。
同樣地,就奧巴馬本人來說,識華裔并不一定就代表其識中國。奧巴馬出生在擁有大量亞裔群體和亞洲文化特點的夏威夷,而且他身邊從內(nèi)閣秘書到聯(lián)絡主任,從一些大學同學到自己的妹夫都是華裔。他也曾自稱是“亞裔中的一員”,美國支持奧巴馬的華裔都認為他是美國歷屆總統(tǒng)中最懂得美國華裔的總統(tǒng)。然而,這并不代表他就能對中國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美國是政黨政治而不是族裔政治。因此,族裔因素絕不是影響美國對華外交的重要因素。
未來中美兩國的能源部長或商務部長見面會談的時候,或許只是第一眼有親切的感覺,隨后還是會立即弄清楚自己的身份;或許在交談的時候能夠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隨后還是會立即強調(diào)自己所代表的國家的主張;或許在談及雙方共同利益的時候會欣然認為“大家同是炎黃子孫”,隨后在有利益沖突時還是會立即維護本國的切實利益。因此,我們對華裔政治家的崛起理應感到興奮,但不必期望過高。(趙海建 童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