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紀事】四川人如何釀出醪糟:回味記憶中的“年味”
【現(xiàn)場聲】醪糟、湯圓粉子、湯圓、糍粑......
【解說】在四川不少地方,醪糟與湯圓成為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美味。在“中國醪糟之都”四川達州市大竹縣,醪糟一般都會放到有親朋好友到來的時候,作為正餐之間的小食端出來,以表示主人家的熱情。
醪糟古稱醴酒,又名酒釀,它不僅是中國釀酒之源,還是一道經(jīng)商周秦漢、歷唐宋明清,至今依然活躍在餐桌的傳統(tǒng)美食。
【同期】大竹東柳醪糟釀造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 唐祥華
醪糟源于漢盛于清,特別是今天我們的醪糟更是暢銷全國各地,出口到五洲四海,那么我們的醪糟為什么是源于漢呢?醪糟我們叫東漢醪糟,東漢醪糟為什么叫東漢?是我們在漢代時期就有了我們的醪糟。
【解說】唐祥華表示,大竹醪糟醇甜酒香、爽口化渣,其玄機就是丁香、陳皮、桂皮、白蔻等上百種中草藥與天然香料混合著米粉,成就了大竹東柳醪糟米曲的獨特風味。
【同期】大竹東柳醪糟釀造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 唐祥華
我們的(米)曲采用是在古法傳承的108味中草藥,通過我們的精釀和精制、篩選等一系列做成了曲藥。所以那個曲藥很重要,我們現(xiàn)在就叫它發(fā)酵菌母。我們現(xiàn)在要加根瘤菌,也要加過去的酵母菌,合起來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使用的發(fā)酵菌。
【解說】唐祥華說,醪糟除了要有好糯米、好曲藥、好水源外還得有好的技藝。
【同期】大竹東柳醪糟釀造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 唐祥華
那個技術(shù)都一樣為什么做出的醪糟不一樣呢?還是要講方法。它的浸、泡、蒸、煮、冷卻、拌曲、發(fā)酵、做窩(孔洞)一系列的(步驟),就是我們的工藝,所以要有好工藝,要有好技術(shù),這個才能生產(chǎn)出好醪糟。
【解說】據(jù)悉,剛釀好的醪糟,入口甜中帶酸,讓人欲罷不能。而后隨著時間推移與溫度變化,壇中醪糟每一天都會變幻出不同風味,直至酒味蓋過甜味。
醪糟夏可解暑,冬能驅(qū)寒。在小吃甜品之外,醪糟亦可入火鍋底料,助鍋底辣而不燥:作發(fā)面酵母,為松軟香甜的面點添上一層復合滋味;取代白酒腌菜,讓泡菜酸辣之余略帶回甘。而在大竹,醪糟甚至化身宴席主角,當?shù)匾唤^“醪糟宴”便囊括了醪糟糟肉、醪糟糯米元子、醪糟紅糖燒白等13道醪糟菜品。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大竹醪糟,如今已遠銷加拿大、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
2022年“9·5”瀘定地震中受傷的“泄洪英雄”甘宇,這段時間在老家大竹縣石河鎮(zhèn)養(yǎng)傷,就沒有少吃醪糟荷包蛋,如今已經(jīng)“胖回來了”。
【同期】甘宇奶奶 廖代書
做好了醪糟,一般來說早上吃早餐那些,像你們在外面上班想方便就舀一勺、兩勺,打一個荷包蛋(或)兩個荷包蛋,打到里頭舀一勺醪糟,放在里面再放點糖,你們早晨就可以吃早餐了。
【解說】醪糟與湯圓有時搭配著煮起來,那就是揮之不去的童年的回憶。就如同歲月釀造的美酒,煮著團圓的快樂,留給自己家的溫暖和愛,在歲月的長河里愈久彌香。
記者 何浠 四川達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