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jù)西班牙歐浪網報道,經濟危機籠罩下,“失業(yè)大軍”盛況空前,無數(shù)的失業(yè)者為生活不得不抓破腦瓜子想辦法糊口,因之繁盛而起的“賣散”、“擺地攤”等行當已不算新奇,但存在的風險過大,隨時都要當心警察的查處沒收。在這樣的情況下,華人“推銷業(yè)”開始逐漸走上“舞臺”,成為一種新興行業(yè)。華人“推銷業(yè)”在數(shù)年前華人倉庫林立之后便開始顯現(xiàn)足跡,但當時工作機會多,這個行業(yè)的競爭并不明顯。然而,隨著危機到來,越來越多的華人失業(yè)者加入了推銷業(yè),讓該行業(yè)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了。從事推銷的華人體驗著更多的五味雜陳,別人眼中的“收獲”背后卻是更多不為人所知的汗水。
本月1日,初入推銷業(yè)三個多月的新手小余(化名)向記者講述了三個月來的推銷經歷。
初入推銷業(yè) 帶著憧憬與期待
小余出國已近四年,原先從事著營業(yè)員的工作。依靠前些年的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的小余將偷渡出國時所花費的十多萬人民幣還清了。原本以為往后的日子可以過得更好,并可以按照計劃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但一切美好的幻想都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而破滅了。今年1月份,小余所工作的一家馬德里百元店生意銳減,店里的工人從原來的三個到最后只剩下小余一個。但終因無法忍受老板夫婦的刻薄言語,甚至是辱罵,提出了辭職。辭職后的小余原本想繼續(xù)找份營業(yè)員的工作,然而不巧的是,小余剛剛批下來的居留是零售業(yè)扎根居留,無法從事其它行業(yè),且招工市場也蕭條得厲害,小余便這么四處碰壁。一直到了2月份,前后一個月的時間找工奔波,卻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就在小余心灰意冷之際,得到了一位朋友的“指點”,他讓小余去做推銷員,不需要工作居留,只要有不錯的西語功底以及過得去的口才就可以。對于“推銷”這一行業(yè),小余也有一定的認識。因為曾經和一個做推銷的同胞住在一起,因此知道推銷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而那名做推銷的同胞在當時平均每個月都能賺到一千來歐元的工資,對此,小余也有些動心。不久后,這位朋友便幫小余在馬德里倉庫區(qū)的一家華人化妝品公司找到了推銷員的工作。就這樣,小余帶著對往后日子的美好憧憬來到了這家華人化妝品公司進行了面試。
“菜鳥”推銷員 新手碰壁與學習
面試的過程很順利,化妝品公司的老板對于小余這個年輕人的口才還算比較欣賞,因此就與小余談了待遇方面的問題。按照公司老板的意思,在這里做推銷員沒有底薪,完全按照“抽成制度”。如果你有駕照,那么公司會給你一輛車并裝上貨物,然后給你指定一個區(qū)域,你自己到該區(qū)域去做推銷。若是沒車,那么只有坐公車去公司指定的區(qū)域去推銷,與客人簽下訂單后由公司派貨出去。工資結算便是按照貨物總量,基本上化妝品的抽成可以算成1歐元比0.2歐元的價格。如果給客人折扣,無疑會減低收入。
初做推銷員的小余在次日便開著公司安排的車子進行推銷了,第一次的經歷總是令人難忘。按照小余所說,在走入第一家百元店店門的時候,看見業(yè)主的一瞬間他腦海里原本醞釀已久的開場白全部消失不見,最后在百元店業(yè)主主動開口詢問小余的來意后他才緊張地開口說“我是某某公司的推銷員”。之后的過程便是小余用帶著點結巴和口音的普通話與這名業(yè)主介紹著自己公司的商品,從頭到尾小余都基本上處于一種機械的狀態(tài)。隨后業(yè)主擺擺手,一句“有人來推銷過了”就將小余打發(fā)了。雖然在來之前便已經有被拒絕的心理準備,但此時小余也難免心生一絲失望。接下來,他只得硬著頭皮,強打精神到下一家,繼續(xù)進行商品介紹,推銷。在這一天里,他也算幸運地推銷出了點產品,一百歐元,他的抽成也便只有10來歐元。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挫折中,小余終于開始變得活絡起來,有了游刃有余的感覺。
第一筆收入 收獲背后的諸多無奈
隨著小余慢慢地開始對推銷一行上手,漸漸地他也感受到了推銷行業(yè)的諸多無奈,或許這才算得上是他真正的收獲。
小余第一次拿到工資,是在09年4月份,他加入化妝品公司的兩個月后。在這兩個月里,隨著多次碰壁下慢慢積累起了經驗,人也開始變得熟練起來,商品的推銷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由于第一個月小余的業(yè)績并不好,因此老板將他的工資結算拖到了第二個月,故而在4月份他領到了1700多歐元的工資。按照小余的話說,這一千多歐元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并非是簡單地頂著大太陽“跑大街”與四處碰壁可以換來的。
公司的老總會在間隔數(shù)天的時間里,對推銷員的推銷區(qū)域進行劃分,而加入時間比較長,業(yè)績好經驗多的推銷業(yè)會被老總分配到其它省市進行推銷。無疑,到其它省市推銷的市場非常大,競爭也不會像馬德里那樣激烈。因此在這個時候,推銷員之間也開始彼此競爭,都希望自己可以到外地,去完成更多的商品推銷,賺取更多的工資。小余告訴記者:“在老板給我指定的地區(qū)里,出現(xiàn)其它公司的推銷員并不奇怪,并不止我們一家公司有推銷員。但是,在我推銷期間卻有業(yè)主反映說我公司的同事也來和他推銷過了。在這時候我不得不做出選擇,是給他更多的折扣,讓自己抽成減少,還是聽之任之將這一筆業(yè)務讓給那名同事。這兩種選擇,無疑都是我在吃虧。”
外派的好壞 出錢出力沒有回報
談到外派到其他城市的同事,小余有著一絲羨慕,但也有著一點無奈。按照小余所說,外派到外省的推銷員,也有好壞之分。雖然外省的競爭沒有馬德里這么激烈,但地方的差別很大,有些地方客戶多且需求量大,那無疑去這個地方的推銷員會賺的滿缽滿盆。但如果去的地方比較差,那業(yè)績無疑會慘淡得很,而其中最甚的地方便是海島地區(qū)。小余告訴記者,他的一個老鄉(xiāng)與他一樣也在這個公司做推銷員,但做的時間卻是比他長得多了。早先,他的這個老鄉(xiāng)曾經被派到了海島地區(qū),負責包括TENERIFE附近的幾個島嶼做推銷工作。而老鄉(xiāng)后來告訴他,在海島的幾個月里,頂著大太陽四處做推銷,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面積都在一千到兩千平方米,甚至更大的百元店等業(yè)主將他拒之門外,稱自己有固定的貨源。而在一個島嶼跑了數(shù)天之后毫無結果,期間的麻煩更是不少。初到海島的時候,還要自己去聯(lián)系人,將公司派發(fā)過來的貨物接收好,之后還要自己去租車子,運著貨物四處做推銷,并且還需要租房子、一日三餐等等,而這些唯一可以拿去報銷的也只有租車子的費用。當一個海島連續(xù)十來天都無法完成一單生意的時候,那就要換個島嶼了。而期間的路費又要自己掏腰包,到了另一個島嶼后的貨物運輸費也是要自己掏腰包。連續(xù)幾個月的海島推銷下來,拿到的工資僅僅只有一千來歐元,但花去的卻是工資的兩倍不止。因此小余的老鄉(xiāng)在不久后便申請回到馬德里。與海島地區(qū)比起來,若是去SEVILLA等城市,那無疑是非常好的地區(qū),在這里做推銷的同胞往往一個月最少一千多工資,更多的甚至是數(shù)千工資。
如今,小余雖然逐步在推銷方面積累起經驗,與客戶打交道等也有了一定的技巧,但與那些“老一輩”人物做競爭無疑是不夠分量的。因此目前,小余的想法是“穩(wěn)扎穩(wěn)打”,先將自己所負責的地區(qū)做好,以便以后能申請到一些比較好的城市去。而同時,小余也在擔心,隨著更多像他一樣的失業(yè)者加入到推銷行業(yè),今后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蔣航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