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特別是去年9月曝出的多個品牌的中國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標事件,使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加上海外媒體不切實際地渲染中國食品存在的問題,導致海外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產生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問題的解決,中國的許多食品又開始恢復出口,對海外消費者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008年1月,日本千葉縣居民在食用了中國河北省一家食品廠出口日本的餃子后發(fā)生中毒。盡管這是一起偶然的“刑事案件”,但還是使中國食品在日本的銷售受到很大影響。之后中日兩國政府就此多次進行了磋商,中方也采取多種措施,以恢復日本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信心。經過不斷努力,中國加工食品在日本的銷售情況正在好轉,市場份額慢慢恢復。加藤明代是名普通的日本家庭婦女,她對記者說,她經常購買中國食品,對中國食品已經沒有顧慮了。他說:“我購物時從來就不考慮這是中國貨,那是什么貨,包括食品。超市里中國食品很多,只要對自己合適的就買,從不考慮產地。曾經有一段時間,對買中國貨有點顧慮,但現(xiàn)在這種顧慮已經沒有了!
加藤告訴記者,在“毒餃子”事件發(fā)生后,中國對出口食品進一步加強了檢查,日本方面對食品進口也加強了監(jiān)管,可以說現(xiàn)在日本市場上的中國食品是很安全的,不能一概而論地說中國的東西不好。而反過來說,日本的東西也并不是100%安全的,有時候也有一些質量不好的,或帶有異味的東西。
去年9月,中國多個品牌的奶粉被曝三聚氰胺含量超標后,中國食品對新加坡的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隨著中國企業(yè)的整改,加上當地華人對中國食品的偏愛,現(xiàn)在中國食品在新加坡又恢復了競爭力。記者在新加坡一家超市門口隨機采訪了一名購物者鄭欣榮。他說,當初他也曾經對中國食品產生很大疑慮,但是現(xiàn)在他已對中國食品恢復了信心。他說:“我不會特地挑其它國家同樣類型的食品,不管是中國還是其它國家,我還是為會依我平常消費的價格、好不好吃來選購。一些食品,它就是中國的食品,比如說‘金華火腿’,別的國家就沒有了,我還是會放心地吃吧!
鄭欣榮告訴記者,中國上海產的“大白兔奶糖”是新加坡華人逢年過節(jié)必買的食品。今年的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時,這種奶糖因被曝三聚氰胺含量超標而在新加坡的各大超市下架,不過現(xiàn)在又能看見“大白兔”的身影了。他說:“‘大白兔奶糖’在新加坡是一個超級老字號的,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一定要吃的糖果。今年農歷新年的時候,‘大白兔奶糖’也是受影響的奶制品之一,所以被令下架,所以就沒有在今年新年的時候出現(xiàn),F(xiàn)在它已經上架了!
“問題奶粉”事件也使中國食品在泰國受到一些質疑,但泰國華裔、50多歲的班亞先生認為,隨著中國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力度進一步加強,相信泰國的消費者會漸漸恢復對中國食品的信任。他說:“我們知道,中國政府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到了最近,聽說中國已經頒布了法律,要對各種食品的生產加大管理的力度。我本人對中國食品本來就沒有顧慮了,我相信泰國的所有消費者,會對中國的食品又恢復像以前那樣的信任!
更引人關注的是,隨著中國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中國食品正在逐漸打入更多國家的市場,巴基斯坦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隨著兩國人員交往的增多,巴基斯坦人也逐漸開始接受來自中國的食品。在首都伊斯蘭堡一家超市內,店員伊凡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店里的中國食品賣得不錯。他說:“我們賣一些中國的食品,我們有面條、調料、(罐裝)魚,像這樣的很多東西,還有香料,它們都是好東西。這些中國食品賣得很好,在巴基斯坦人中間也很受歡迎。”(張國清、胡星、陸永江、張娟、賀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