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wǎng)7月20日電 在華外資行面臨挑戰(zhàn),普華永道調查顯示,中國政府經(jīng)濟刺激計劃和激進的本地銀行信貸是在華外資銀行最大的競爭威脅,此外,嚴重依賴海外資金的外資行還因擔負海外借款利息所得稅而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不過,調查顯示受訪外資行對未來營業(yè)收入保持樂觀,更多的外資行希望在內地建立本地法人銀行。
據(jù)香港商報報道,普華永道在今年4月到5月期間于北京、香港、上海和深圳四地共調查了在華41家外資行的CEO或高管人員,形成第四個《外資銀行在中國》報告。調查顯示,過去大多數(shù)受訪銀行預計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將持續(xù)上升。在今年情況有所改變,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銀行預期增長,而占受訪總數(shù)25%以上的銀行預期市場份額會有所下降。
使受訪企業(yè)作出市場份額不變或下降的判斷因素,普華永道大陸區(qū)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容顯文分析,主要來自國有四大銀行的強有力競爭、經(jīng)濟因素、不平等的競技場(特別對于沒有設立境內法人機構的外資銀行)以及貿易額的下降。不過,他同時指出,受訪銀行認為如果上海成功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外資行有限的市場份額將會顯著擴大。
小外資行挑戰(zhàn)更大
容顯文表示,通常而言,在進入新市場時,外資銀行經(jīng)常會利用具有競爭力的貸款定價吸引新客戶并與之建立業(yè)務關系。但是,由于較低的利差以及大型中資銀行擁有充足的貸款資源可以利用,外資銀行被擋在進入內地信貸市場的門外。
普華永道中國中部地區(qū)金融服務主管合伙人梁國威亦指出,中國政府一攬子經(jīng)濟刺激計劃和中國銀行采取的強勢貸款定價策略,促使今年上半年一些外資行下調了比央行基準利率還要低的中期人民幣存款利率,表明大型外資行正在主動管理客戶存款!懊鎸ψ罱氖袌鲎儎樱笮屯赓Y行或許可以從容接受存款流失并在微薄的利潤空間中提升盈利能力,但對于小型外資行來說,目前市場局面可能預示著未來還將面臨更艱巨的挑戰(zhàn)!
希望設境內法人機構
報告同時指出,外資行對于海外借款利息實施預提所得稅表示憂慮。外資銀行在資金方面對其母公司的嚴重依賴顯而易見。
盡管面臨很多挑戰(zhàn)和各種擔憂,更多的外資行仍希望在中國設立境內法人機構。目前已有26家外資行設立境內法人機構。本次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銀行期望這個數(shù)字到2012年增加至30到40家。此外,全球金融危機不會影響外資行在中國的發(fā)展模式,少數(shù)改變模式的外資行亦僅是作出平緩變動調整,如,削減既定法人機構擴張規(guī);驎壕彶糠之a品開發(f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