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必有姓與名,姓與名既是人的一種符號的代表,又是人的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千百年來,民間俚語“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流傳不衰,充分表達了人們對姓名的崇尚。我國的姓與名,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fā)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
人們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說彼此緣自中國血統(tǒng),是華夏炎黃子孫,“萬姓歸宗”。湛江人的姓氏的產(chǎn)生、形成和使用,與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緊密相連。在中國的大家庭中,姓的數(shù)目,遠遠不止啟蒙讀本《百家姓》中所列舉的百姓。據(jù)資料反映,目前中國有文獻記載的姓氏有6000多個。我市的各縣市姓氏數(shù)目在200-300個之間。徐聞縣1995年人口普查,全縣有191個姓氏;廉江1982年人口普查,全市有212個姓氏;遂溪縣,據(jù)公安部門2000年的資料統(tǒng)計,全縣有306個姓氏。湛江各地的姓氏數(shù)目,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南三島,歷來風沙潮旱災害嚴重,生活貧困,民間有“賤過南三泥”、“有女不嫁南三島”之說,過去全島不到20個姓。解放后,南三人民改天換地,十島相連,種樹防沙,農(nóng)業(yè)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生活不斷改善,嫁到島上和來島開發(fā)的人日益增多,2002年統(tǒng)計,全島共有姓氏60多個,是原來的2倍多。
湛江最早的姓氏
遂溪縣江洪鎮(zhèn)鯉魚墩出土的文物,經(jīng)考古人員多次調(diào)查考證,確認是新石器時代中后期,湛江古人類的最早居址,湛江7000年前已有人類生活。以后的漫長歲月,從秦漢起,每朝都有大量徙民南遷和軍人落籍湛江,本土人和外來人,構(gòu)成了湛江人,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姓氏。
1995年徐聞縣海安鎮(zhèn)廣安村漢墓出土一枚“張已印”銅章,長寬1.2厘米,殘高0.8厘米,印文小篆,刀刻細膩,經(jīng)專家鑒定是西漢末年王莽時期的私印,時間在公元9年至公元20年之間。印主姓張,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有文字佐證的湛江最早姓氏。史學家對張姓的出處考證,普遍認為是黃帝之孫揮發(fā)明弓,在漁獵社會,是非常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黃帝便封揮為負責制造弓的長官,即弓長,后將官名合二為一賜給揮為姓,張揮成了張姓的始祖。徐聞張氏生活的年代,中原早已廣泛有張姓,如西周周宣王的賢臣張仲;戰(zhàn)國時主張連橫六國抗秦的張儀;秦末輔助劉邦的得力謀士張良;漢初出使西域的張騫等名人都是姓張。徐聞在西漢時,已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大量北人南下,當中有張姓不足為奇。在西漢印章上落款,璽是天子或地方諸侯專用,章為將軍用,印是一般官人或商人用。廣安村漢墓出土銅印的同時,還有漢陶罐、陶缽、漢銅鏡、銅錢等陪葬物,由此推測,張氏是外來移民的可能性很大。西漢時,徐聞到底有多少個姓,目前還沒有資料可考,但張姓應屬最早的姓氏之一。
東漢末年,中原長期戰(zhàn)亂,南方相對穩(wěn)定,百姓紛紛南遷,不少人到了雷州半島。蘇東坡雷州《伏波廟記》有載:“自漢末至五代,中原避亂之人多家于此!彪S后,形成早期的卜居村落一姓,如晉朝雷州榜山村的謝姓,隋朝雷州英靈村的陳姓,宋代遂溪的蘇二村黃姓、麻章程村的程姓等,其中英靈村是唐朝雷州首任刺史,譽為雷祖陳文玉的出生地;蘇二村是宋代大文豪三蘇中的兩蘇,蘇軾、蘇轍兄弟曾到過的紀念地,是出名的村落。
湛江姓氏之最
1977年科學調(diào)查公布中國的十大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湛江各地的十大姓,徐聞是陳、黃、鄧、李、林、楊、鄭、梁、王、張;雷州是陳、黃、吳、李、林、蔡、梁、王、何、周;遂溪是陳、黃、李、周、楊、王、林、梁、鄭、吳,總體與全國十大姓氏相近。從人口普查的資料來看,湛江多數(shù)地方還是陳姓為最大姓,林、李都在十大姓之內(nèi)。
湛江姓氏的分布五花八門,有的一條村甚至一個鄉(xiāng)都是一個姓,人數(shù)過萬;有的一條村卻有幾十個姓,人數(shù)懸殊很大。遂溪縣黃略鎮(zhèn),王姓人口1萬多人,集中在黃略大村和以大村為軸心的5個村委會。村名冠鎮(zhèn)名,又以一姓為最突出,在全國屬罕見。麻章區(qū)太平鎮(zhèn)通明村,歷史上是水師駐地,各朝都有軍人落籍,形成多姓雜姓,全村1100多戶,5800多口人,就有43個姓氏,最多時期達57個,村中建有4個祠堂,彼此和睦相處,大小姓氏平等相待,被評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在全國也屬罕有。
湛江姓氏中,有的姓非常少,也很特別,屬獨門偏姓。遂溪縣2000年統(tǒng)計,人數(shù)只有1-5人的偏姓就有30多個,如姓“鄉(xiāng)”沙古有1人;姓“菜”草潭有2人;姓“三”洋青有3人;姓“暴”遂城有4人;姓“西”楊柑有5人;有不少姓還是怪姓,無從可考來由。最近,國家公安部公布全國最稀有的四個姓氏“接、伯、脫、須”,遂溪縣就有“脫”這個全國最稀有的姓。遂溪還有些偏姓,由動詞構(gòu)成,姓名被別人叫起來十分尷尬,如打、削、磨姓,呼名字為打××、削××、磨××。
按漢字的筆畫計算,湛江的姓氏筆畫,最少是乙姓,只有一畫,最多是瞿姓,共有18畫。(駱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