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1月7日,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法國“波爾多”號郵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國,開始了他的游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時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無力支付周恩來赴法留學的費用,他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嚴修在南開大學設立的“范孫獎學金”。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所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jīng)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chuàng)辦人嚴修!
嚴修(1860—1929),字范孫,被尊為南開“校父”,與張伯苓等人先后創(chuàng)辦南開系列學校。周恩來則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從南開中學開始,周與嚴就有很多往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入南開后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yōu)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經(jīng)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jīng)常資助周恩來,讓他為學?滔灠寤虺瓕懼v義,以補助膳食費。入學第二年,嚴修破例批準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以平均89.72分的優(yōu)異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yè)。嚴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非常寵愛他,甚至想要這位19歲的青年作他的乘龍快婿,此事傳為一時佳話。后來周恩來彬彬有禮的拒絕了這門親事,嚴修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敬重這位不圖財富努力選擇自己道路的年輕人,他一如既往的資助他,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再入南開,成為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人大學后,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革命運動,成為天津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者。1920年1月,他因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經(jīng)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嚴修為了保護好這位被他譽為有“宰相之材”的年輕人,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這一年,嚴修捐款七千元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 ,選派南開大學最優(yōu)秀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一致同意派周恩來出國留學。在南開校董事會上研究和征求部有關人員的意見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周恩來符合條件,同意派其出國留學。為了給周恩來創(chuàng)造更好的留學條件,嚴修還特意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的情況,推薦他去英國留學。這年借助“范孫獎學金”出國留學的還有李福景。后來李福景之子李競的回憶,周恩來1962年還提到此事,說他在法國的留學費用不是靠勤工儉學,而是“范孫獎學金”,正是“范孫獎學金”起了資助革命的作用。
到達歐洲后,周恩來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lián)系。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guī)つ可蠟槠淞⒘藨纛^。除第一年留學費用是交給周恩來支票,讓他親自帶走外,以后的學費,都是嚴修讓人轉寄的,每半年一次,準時不誤。如 1921年嚴修日記載有:“2月 27日“李琴湘來(李福景的父親),余將補助周恩來、李福景之學費,交伊持去”。為了感激嚴修對周恩來的資助,1922年春節(jié),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嚴修在經(jīng)濟上的幫助,使周恩來免受饑餒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歐學生那樣勤工儉學,這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去從事革命活動。
由于“范孫獎學金”的資助,周恩來的留學生涯實際上成了他對西歐這一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及工業(yè)革命發(fā)祥地的實地考察。他旅歐時的活動中心是巴黎,間或往返于比利時及德國等地,從事革命考察和領導工作。在較為系統(tǒng)地考察中,周恩來依據(jù)親眼所見,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并重構了自己的思想,確定了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并成為中共旅歐總支書記。由于周恩來在歐洲從事革命活動,有人就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xù)寄錢給周恩來。
全國解放后,周恩來總理于1950年在中南海西華廳設便宴招待張伯苓校長,當時在場的張希陸(張伯苓的兒子)回憶,總理曾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先生說,不要再幫助周恩來,因為他參加了共產(chǎn)黨。嚴先生說:‘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對他人格的認識。吃飯時,端上一碗湯來?偫碛稚钋榈卣f:“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湯,清而有味,是封建社會一個好人!敝芸偫韺佬蘩舷壬馁Y助始終未曾忘懷。(歐美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