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zhàn)期間,正當祖國處于危急的生死存亡關(guān)頭,3000多名南洋華僑毅然奔赴祖國烽火彌漫的抗日戰(zhàn)場,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篇章。回國參戰(zhàn)的南僑機工中竟然有女扮男裝被譽為“當代花木蘭”的巾幗英雄,李月美便是其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真實歷史人物。
70年前,李月美女扮男裝回國抗日,并與一位瓊海籍南僑機工楊維詮結(jié)為夫妻。這段滇緬公路上成就的傳奇姻緣,至今還在海內(nèi)外傳為佳話。得知李月美的大兒子楊善國至今生活在瓊海,本報記者當即前往尋訪,以期為讀者揭開那段傳奇又凄美的悲壯故事。
女扮男裝踏上征途
李月美,又名李月眉,1918年生于馬來西亞賓城一個華僑家庭,父親李榮基是一位華僑商人。李月美自幼在當?shù)厝A僑學校讀書,學習成績優(yōu)異!捌摺て弑R溝橋事變”的槍聲宣告中國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也震驚了海外華僑的心。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變化,1938年底,廣州淪陷,香港通道被阻,積存在港的大批軍火大部分移往仰光,準備由剛建成的滇緬公路運入云南。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號召華僑青年回國服務,李月美也前往籌賑會報名,但被拒絕,原來不招收女機工。中國自古就有女扮男裝上戰(zhàn)場的巾幗英雄,她終于以一個中華鐵血“男兒”的身份實現(xiàn)了報效祖國的愿望,回到了祖國。
滇緬公路巧結(jié)姻緣
1939年2月,李月美在昆明受軍訓后被分配到總部設(shè)在貴州的“紅十字會”當司機。1940年的一天,李月美因公在滇緬公路一急轉(zhuǎn)彎處不慎翻車,身負重傷,腦部震蕩。幸虧過路的南僑機工車隊及時發(fā)現(xiàn),海南籍南僑機工楊維詮(注:瓊海福田人)奮力搶救,把她送往醫(yī)院急救。一個月后,李月美康復了,她對楊維詮的誠實與善良深有感觸,他們這兩個司機終于相愛了。
此事經(jīng)媒體披露后,轟動一時。李月美被譽為“當代花木蘭”,廖仲愷夫人、著名社會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女士為表彰其愛國精神,特題“巾幗英雄”四個大字,贈李月美作永久紀念。此后,她改當護士,成為白衣天使,直到抗戰(zhàn)勝利后復員回到緬甸。
周總理稱“巾幗英雄”
1946年,李月美戰(zhàn)后復員與家人團聚后,李月美與丈夫楊維詮帶著孩子定居緬甸,經(jīng)營一家咖啡店。
李月美永遠不會忘記,1954年,當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緬甸時,李月美作為華僑代表參加了座談會,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當緬甸僑團介紹她是當年女扮男裝回國抗日的“花木蘭”時,周總理連連稱贊:“巾幗英雄!”(吳雅菁 張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