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說過紙扇、絹扇、木扇,卻極少聽說有用瓷做的扇子。在德化一家陶瓷工作室內(nèi),足以亂真的菊花、雍容富貴牡丹花、傲雪寒梅枝綻蕾,正盛放在一把把舒展開的白色瓷扇扇面上。古人濃潑淡抹顯神姿,今有巧匠妙手編瓷扇,巧匠乃一靈巧女子,名叫鄭麗玲。
談天談出編扇奇想
小心翼翼地將瓷土搓揉成瓷條,像編竹籃般,將瓷條編成扇面,眼前的鄭麗玲每一個動作都輕巧而仔細。說起編瓷扇,她和丈夫相視一笑,原來這是有淵源的。
2007年,鄭麗玲和丈夫到溫州找朋友,“大家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就聊到了中國的扇文化”。扇的歷史悠久,不少人習慣在家中中堂壁上掛一把大扇,扇面或題上詩詞,或由名家作畫,這既是一種裝飾,同時也象征著吉祥如意,而現(xiàn)在很多人家中掛的扇子都是紙扇或者木扇!盀楹尾挥么蓙碜霭焉茸幽兀俊贝藭r,鄭麗玲已在心中勾畫出了瓷扇的雛形——白色瓷扇面,綴朵雍容華貴的牡丹。
手工編出精巧瓷扇
瓷土是要燒制的,扇面要如何設(shè)計,才能又薄又不容易破裂?從溫州回來后,鄭麗玲便潛心研究瓷扇創(chuàng)作。
“就用瓷土揉成瓷條,用瓷條加以竹編的手法來編扇面吧!编嶜惲嵴f,雖然自己對瓷條編織手藝非常熟悉,但用瓷條來編扇面,卻不容易,“坯體不能動,一被風吹,就很容易干裂,而扇面薄,裂了就難以修復”。第一把瓷扇的扇面,鄭麗玲花了幾天時間才編成。瓷扇的燒制也非易事,“扇面在窯里要如何擱置,燒制溫度要幾度”,經(jīng)過反復嘗試和調(diào)整,第一把瓷扇終于出窯了。
編把大掛扇掛中堂
當看到質(zhì)白透亮、扇面輕薄、舒展開來的瓷扇,你會有想拿起來搖曳扇風的念頭。
鄭麗玲說,做一把大掛扇掛在中堂的想法一直留存在她心中,“景德鎮(zhèn)也有瓷扇,但它只有30多厘米”。在深諳瓷扇的制作流程后,她編制出了扇形80多厘米寬的瓷扇。眼前的瓷扇,雖無法隨意折疊,但純手工的現(xiàn)代瓷編技術(shù)將古代扇文化和現(xiàn)代藝術(shù)互相承接,使得瓷扇散發(fā)出儒雅氣質(zhì)。
相關(guān)鏈接:中堂掛扇的內(nèi)涵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考證,中堂掛扇,有著更深的內(nèi)涵。若從扇面外端線,一直延伸下去,不就是個大圓?此可擬比太陽;而從扇面下端一直延伸下去則是一個小圓,擬比月亮。而“扇”字,與“善”字諧音,有善良、行美、善心之說,所以古代人設(shè)制掛扇,有“一片善心可對日月”之寓意。(顏雅婷 鄭婷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