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英華裔梅州發(fā)起山村英語夏令營 百年僑房成學堂

2014年08月13日 09:47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中外志愿者、鄉(xiāng)村孩子組成了一個共同學習、生活的“國際大家庭”
中外志愿者、鄉(xiāng)村孩子組成了一個共同學習、生活的“國際大家庭”
志愿者和大埔當?shù)貙W生在夏令營課堂上

  8月8日,22位來自中國和英國的大學生志愿者與梅州大埔縣320名中小學生,以一場聯(lián)歡會結(jié)束近半個月的英語夏令營活動。這些志愿者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利茲大學、伯明翰大學和中國的中山大學。

  梅州大埔縣是著名僑鄉(xiāng)和文化之鄉(xiāng),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和現(xiàn)任總理李顯龍、“中國葡萄酒之父”張弼士、慈善家田家炳等名人皆出于此。

  偏于大埔一隅的西河鎮(zhèn)北塘村,坐落著當時任馬來西亞萬裕興公司總經(jīng)理張韶光的故居“輔德堂”,因其后人15年前倡議的一項公益活動,讓這座百年僑房聞名遐邇。這個由張韶光在英國的后裔發(fā)起的英語義教活動――“北塘計劃中英英語夏令營”(下稱北塘計劃)始于2000年,由中國和英國大學生組成志愿者團隊,每年暑假到北塘村免費為中小學生教授英語知識。除因2003年非典和2008年奧運會停辦兩年外,已經(jīng)開展13屆。

  山村朗朗英語聲

  北塘村孩子們的英語成績一直在全縣名列前茅,不比縣城重點小學的成績差,這也得益于10多年來在該村舉辦的英語夏令營。

  正值暑假期間,本該是校園最清靜的時刻,但在大埔西河鎮(zhèn)的紅軍小學,從早上7時許開始,三三兩兩的學生從四面八方涌來。一位中年男子騎著摩托車載著一位小男孩停在校園的門口。中年男子姓李,他專門送六年級的兒子來學習英語。

  “3年前兒子就報名參加了北塘計劃英語夏令營,激發(fā)了他對英語的濃厚興趣,連帶其他功課也有進步?!薄吧酱謇镫y得有外面來的老師,更何況是英國的老師,英語標準就不用說了,還是免費的,機會很難得?!崩钕壬嬖V南方日報記者。

  15年來,北塘計劃英語夏令營面向大埔縣全縣免費招生,并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和活動的持久性,在當?shù)貙W生和家長樹立了很好的口碑,每年開營前吸引眾多學生踴躍報名。紅軍小學校長張電昌說,本屆夏令營有七八百名孩子爭相報名。

  今年讀高一的賴文燦是大埔縣茶陽鎮(zhèn)人,初中在大埔縣虎山中學求學時,連續(xù)3年參加了北塘計劃英語夏令營。如今,跟隨家人到佛山讀高中的他,暑假仍然堅持前來?!皡⒓酉牧顮I后,英語口語有了很大的進步,除了英語知識,老師們還會帶給我們很多新鮮知識,開拓了我們的視野?!?/p>

  本屆英語夏令營于7月27日開營,由中山大學、大埔縣北塘紅軍小學和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利茲大學、伯明翰大學聯(lián)合主辦,一共有22名來自布里斯托爾大學、利茲大學、伯明翰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志愿者參與。在為期近半個月的英語夏令營中,320名學生分成10個班級,志愿者分為10組,低年級學生由中山大學和英國的志愿者們共同承擔教學任務,高年級的孩子則由英國志愿者們獨自“操練”。

  張電昌自豪地說,“今年紅軍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全縣的統(tǒng)考中英語平均分達94.9分,在全縣名列前茅,這對于一個山村小學來說不容易。”

  中英溫馨“一家人”

  隨著北塘計劃越來越受到當地的肯定,不少熱心人士愿意贊助志愿者們的吃飯費用,但中山大學負責北塘計劃的老師和志愿者們都不同意,他們認為自己出錢吃飯、計劃開支、買菜做飯更符合義教的精神。

  在紅軍小學教學樓2樓的中英英語夏令營高年級課室,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Ellen和搭檔―中山大學的楊豐源,正在組織學生們進行英語口語辯論賽,現(xiàn)場氣氛熱烈。學生們嫻熟的英語口語令人嘆服,Ellen也忍不住頻頻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們。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北塘計劃,到目前雖才短短幾天,我卻喜歡上了這些孩子們?!盓llen說,這幾天她被孩子們熱愛英語的熱情感染了,所以課后她常和其他志愿者討論,如何才能更好與孩子們溝通、上課。

  下課時間到了。Ellen和伙伴們一同結(jié)伴回到了宿營地“輔德堂”,開始了夏令營的另一種生活,和伙伴們一起動手燒菜做飯。

  早餐時,中國孩子蒸包子、煮面條、煮粥,英國孩子做薄煎餅、水果沙拉;午餐米飯,各種菜式齊上陣。這就是中英大學生志愿者們夏令營期間的美食。

  “我們免費住在輔德堂,吃飯‘AA’制,由我們共同解決?!毕牧顮I隊長、中山大學研究生一年級學生林惜君說,他們分成兩組,自己買菜、清洗鍋碗瓢盆,輪流做飯,和上課時一樣,膳食時間場面總是熱鬧又溫馨。

  中山大學帶隊老師徐運娟認為,燒菜做飯也是夏令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英志愿者們借此互相增進了解,提高協(xié)作默契度,友誼迅速升溫,短短幾天,他們就相處得像老朋友般融洽,使上課效果一天比一天好。

  徐運娟介紹,為了盡可能地豐富志愿者的生活,在上課之余,每一年組織者會安排中英大學生到大埔的一些歷史文化古跡、田園鄉(xiāng)村參觀游覽,并舉行一些小型聯(lián)歡活動,如包餃子、唱歌等,增加中英志愿者之間的交流與友誼。

  百年僑房變“學堂”

  1998年,張韶光的后裔張衍琳(Lisa)跟隨她的父親、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張明經(jīng)回老家尋根,促成了北塘計劃的誕生。

  中英志愿者們宿營的客家古民居“輔德堂”,為大埔籍人士、曾任馬來西亞萬裕興公司總經(jīng)理張韶光的故居,建于1910年。如今修葺一新、擁有100多個房間的“輔德堂”成北塘計劃志愿者們的宿營地。

  紅軍小學校長張電昌是輔德堂的后人,他親歷了北塘計劃的誕生和實施過程。

  據(jù)了解,1998年暑假期間,旅英第二代華裔、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張明經(jīng)攜妻女首次回到大埔西河鎮(zhèn)北塘村祖籍尋根。返英后,張明經(jīng)一家對故鄉(xiāng)念念不忘,張明經(jīng)希望將祖屋“輔德堂”改建成一家慈善醫(yī)院,女兒張衍琳則提議,祖屋“輔德堂”和西河鎮(zhèn)其他獨特的民居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山村風景畫,何不將祖屋修飾一下,組織英國同學到中國來,既可以探秘中華文明,又可以幫助山村的孩子學習英語。

  這個項目在張衍琳就讀的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公布后,引發(fā)了很大反響。1999年張衍琳帶著5位英國同學,專門到大埔縣西河鎮(zhèn)北塘村做前期準備。張衍琳通過廣州市外事辦公室聯(lián)系中山大學醫(yī)學院,并通過中大學生會招募了一批醫(yī)學生作為他們的翻譯和教學搭檔,自此中山大學成為活動的核心組織方之一。

  不久,由張衍琳發(fā)起和籌措首期經(jīng)費,經(jīng)廣州市外事辦公室批準和廣東省外事辦公室同意,由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醫(yī)學院和中國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聯(lián)合主辦,在張衍琳祖籍地大埔縣西河鎮(zhèn)北塘村和廣東省內(nèi)其他地方舉辦的暑期中小學生英語夏令營活動――北塘計劃中英聯(lián)合夏令營正式出爐。由于從英國來的支教隊伍都居住在北塘村“輔德堂”,北塘計劃也被命名為“輔德堂教學計劃”。

  徐運娟介紹,中山大學負責整個項目的策劃、組織和舉辦,包括內(nèi)容設計、教學安排等。目前,該項目被列入中山大學“實踐育人精品項目”,獲得經(jīng)費支持,并且已經(jīng)常態(tài)化,資助額度為每年1萬元,2012年后增加到每年2萬元。經(jīng)費主要支持前期宣傳、英國學生在廣州的接待費,中山大學學生往返廣州與大埔的路費,以及教具購買等。在中山大學的積極推動下,廣州外事辦將北塘計劃列為廣州與布里斯托爾市的友好交流項目。

  英語義教薪火傳

  大埔縣委、縣政府和西河鎮(zhèn)政府近年來參與北塘計劃的熱情也不斷高漲,專門開通了縣城到北塘的公交線路,方便學生往來。正是這樣的一個大氛圍,讓北塘計劃得以薪火相傳,越辦越有聲色。

  在今年的英語夏令營志愿者中,有一張臉孔略顯稚嫩,她就是大埔今年的高考生19歲的羅媛,在今年高考中,她以英語123分、總分624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曾經(jīng)連續(xù)數(shù)年參加北塘計劃的她,在獲悉已成為了中山大學的一員后,千方百計加入了志愿者團隊。

  “在中學時期參加了好幾屆英語夏令營,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一直很喜歡前來支教的志愿者們,期待著有一天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绷_媛說。

  為北塘計劃當了多年志愿者的退休老人劉振勇、楊慰心夫婦,今年因為年事已高身體不適,無法親臨現(xiàn)場,但他的孫子劉子敬接過了接力棒。像羅媛、劉子敬這樣的接班人還有許多,其中就包括張電昌剛剛考上大學的女兒張瑜。

  “正因為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北塘計劃才得以順利的開展?!睆堧姴f。而他從15年前開始,一年都沒有落下。

  在廣東省民政廳救災物資中心副主任李建輝看來,北塘計劃之所以可以持續(xù)15年甚至更久,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在中英都有一幫熱心善事的人士;二是有中山大學作為對接單位;三是有越來越多愛心人士和企業(yè)的加入,助推北塘計劃順利開展;四是當?shù)卣絹碓街匾?,北塘計劃也開始上升為一個政府行為。

  “我剛到北塘時,志愿者們住在老宅子里,條件很簡陋,睡的是地鋪,連廁所都還是茅房?!迸c北塘計劃結(jié)緣后,李建輝成了北塘計劃的一個重要協(xié)調(diào)者,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個人能力,吸引了溫州、廣州等地的10多個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加入到這個行列中,成為北塘計劃重要的助推者。

  近年來,李建輝組織愛心企業(yè)和個人在北塘村投入50多萬元,為紅軍小學添置了新課桌、在每個班級設立了圖書角,在輔德堂修建了廁所,修繕了部分房間,添置了床鋪、被子、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diào)等物品,極大改善了志愿者住宿和生活條件。

  北塘村志愿者、退休醫(yī)生楊佐君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大埔鄉(xiāng)親的支持是北塘計劃長盛不衰的前提。2001年至2004年,為解決夏令營的實際困難,華僑楊國潘、楊佐富、楊佐總分別捐款4000元、8396元和2000元。2013年楊佐富捐款11360元購置3套電熱水器、飲水器、微波爐等改善營地生活條件。70多歲高齡的劉振勇伉儷,多年來一直積極奔走,發(fā)動熱心人士為夏令營捐款捐物。(柯鴻海 林旭娜 唐林珍 丘佳納 郎國華 金強)

【編輯:劉文晨】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