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機工后人陳達婭:為歷史正名 知者有責
中新社昆明10月4日電 (和曉瑩 楊磊)4日下午,在昆明市中心“南洋味”十足的南來盛咖啡廳里,記者見到南僑機工后人陳達婭。這位衣容精致、淡然干練的中年女性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父親和南僑機工歸國抗戰(zhàn)的那段歷史。
南僑機工,是南洋華僑汽車司機及汽車修理技工回國服務(wù)團的簡稱??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散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的3193名華僑機工,于1939年回到中國抗日大后方云南昆明,參與滇緬公路國際援華戰(zhàn)略物資的運輸任務(wù),先后有1800多人獻出了生命。
2014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69周年,南僑機工歸國75周年,一系列的紀念、慶祝活動讓身為昆明南僑機工學會會長的陳達婭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得抓緊多搞些活動,讓年輕人了解歷史?!标愡_婭說,由于自己曾對父親、對南僑機工都存在過誤解,她很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年輕一代不走誤讀歷史的彎路。
“南僑機工后人”這個身份曾是陳達婭最大的煩惱?!耙驗楦赣H有海外關(guān),,我們?nèi)叶继Р黄痤^做人。”自卑像魔鬼一樣跟隨者陳達婭的整個童年,對于家庭她更是難以啟齒。
2000年,陳達婭受邀與父親曾經(jīng)的戰(zhàn)友一起重走滇湎路。橫跨怒江的惠通橋邊,老南僑機工翁家貴和羅開瑚,用凄涼悲壯的聲音大喊:“戰(zhàn)友們,我們來看你們了?!?/p>
那一句鏗鏘有力的“戰(zhàn)友”讓陳達婭解開了多年來藏在心底深處的那一個問號。
“在我的意識里,‘戰(zhàn)友’這個詞是紅色的,是正面的。那時候我才知道,父親的身份不是見不得光的,而是紅色的,是光榮的?!标愡_婭靜靜坐在惠通橋邊,想念被自己、被身邊的人誤解一生的父親。與老機工們交談后,陳達婭回家后寫下了第一篇有關(guān)南僑機工的回憶性文章《揭開塵封的記憶》。
陳達婭決心走進這段歷史,讓人們了解南僑機工歸國抗戰(zhàn)的那段歷史。她開始沒日沒夜地泡在云南省檔案館,翻讀有關(guān)檔案。而后還多次回到父親的老家海南,多次下南洋,足跡遍布全國各大城市的檔案館,只為為歷史正名。
伴隨著走訪一個又一個健在的老機工,積累越來越多的歷史檔案,陳達婭對父親的情感、對歷史的認知便越來越深。十多年來陳達婭與與其它南僑機工后人一同編寫書籍《再會吧南洋》,遠赴海外演講,推動海南建成南僑機工紀念碑,籌資編排大型合唱樂《南僑頌》。
“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滿足父親最后的愿望?!标愡_婭說,回想起來一輩子對父親最深的記憶就是在他臨走前,說想回老家看看時的樣子。
“一切都來不及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父親和他戰(zhàn)友們的故事告訴后人,讓他們記住那段歷史?!爆F(xiàn)在的陳達婭把時間精力都放在編排音樂會《南僑頌》上,把歷史寫進藝術(shù),讓南僑機工精神永遠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