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僑界故事:僑眷袁珍珠和她讀不完的牡丹畫故事

2015年03月15日 11:54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牡丹畫家袁珍珠:見到牡丹格外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牡丹畫家袁珍珠:見到牡丹格外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僑網畫家袁珍珠的作品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畫家袁珍珠的作品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僑網畫家袁珍珠的作品《春暉》局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畫家袁珍珠的作品《春暉》局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僑網洛陽3月13日電 (記者 李朝棟)如今,當人們一提到河南洛陽,總會不約而同地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來贊譽。憑心而論,這也并不為過。而“千年帝都”和“牡丹花城”的相依相生,相得益彰,又使得了洛陽的厚重與華貴更加凸顯。

  歲月悠悠,而今,昔日的帝都輝煌雖早已“無可奈何花落去”,但“甲天下”的“洛陽牡丹”和牡丹文化的代代繁盛、生生不息,卻依然“花動京城”。這從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帝都滄桑和現(xiàn)代輝煌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而知名專業(yè)牡丹畫家、牡丹文化傳播者、僑眷袁珍珠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誕生的一顆珍珠

  在河南洛陽漢魏故城遺址上,有一個平樂村,它雖隸屬于洛陽市的孟津縣,但卻緊鄰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在白馬寺以北二三公里的地方,而今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袁珍珠就生這里長在這里。

  “我們這里具體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種養(yǎng)牡丹,我沒有得到準確的答案,我只記得我們人老幾輩就開始畫牡丹畫了。”見到她,沒有多余的寒暄,記者便單刀直入,“其實,你和我約了好幾次,但都因為因為要么是在外地參加活動,要么是需要給學生上課,而難得閑暇。不像有人所說的,現(xiàn)在我有名氣了,架子大了?!睕]等記者提起,他還主動向記者解釋了幾次沒能約住采訪她的原因。

  這時候記者也才開始注意她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她很謙和坦誠、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小不少,樸實文雅中透著藝術家特有的靈氣,她說她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但看不出來,倒是還真有些珍珠一樣的文雅氣質。

  談到畫牡丹畫,她說她小的時候可供學習和培養(yǎng)愛好的東西太少,除了上學的課本,幾乎沒什么可玩的。那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們去玩每次看到人家畫畫,就感覺很好玩,也很有動手畫畫的沖動。有時候,看到大人們坐在牡丹花旁邊畫畫,自己也一屁股坐在地上,眼睛直盯盯地盯著花朵看,可就是不明白大人們是怎么把牡丹畫搬到紙上去的。那時候對畫畫的人崇拜極了,就想著什么時候自己也有那本事。

  后來,聽大人們說,那叫畫牡丹畫,于是自己就開始偷偷模仿起來。就為這也沒少受家人的數(shù)落,說小小年紀不知道學習,瞎跟著大人哄哄。

  “開始,我怕家人吵,就不敢明目張膽的去跟著大人跑了。記得有一次,撿了一塊人家畫壞撕碎的畫片,我高興壞了,把它裝在書包里,上學放學的路上就拿出來看看?!闭f到這里,她還覺得好像這是昨天的事一樣,歷歷在目,“后來,慢慢大了,家人看我很癡迷,也就沒再怎么管,其實癡迷繪畫,也真沒有影響我的學習?!?/p>

  那時候,沒有錢買畫具,她就用破毛筆在報紙上練習,沒有專業(yè)老師教,她就跟著臨畫冊,一看見有人畫畫,她就站在一邊眼看、心記,用手指比劃,然后回到家,在模仿著把記在心里的畫畫出來。再后來,家人就為她拜了老師。之后每到牡丹盛開季節(jié)她都會到牡丹園中觀察和寫生,一干就是一天,而她的畫技,也一天比一天強,而這樣的堅持和堅守,直到如今都沒間斷。

  “畫好牡丹畫要用心還要懂牡丹文化”

  如果說袁珍珠對牡丹畫的執(zhí)著和熱愛是與生俱來的話,那么,她對用心去畫好牡丹畫,以及她對牡丹文化的理解運用,也無疑是讓她能如今成為知名專業(yè)牡丹畫家和文化型畫家的基石,對此,她深有感觸。

  “畫為心聲,畫也是畫家對所要表達事物的獨有理解和表現(xiàn),它需要相關文化的支撐?!闭劦疥P于洛陽牡丹的故事,她信手拈來。

  傳說,唐武則天有一次在后花園飲酒,酒醉耳熱之際,突然醉筆下詔"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fā),莫待曉風吹"??晌浜蟾就四翘炜墒且粋€大雪紛飛的隆冬日子。

  百花無奈,抗旨是什么結果?百花們都清楚的。開就開唄,有啥辦法?百花在一夜之間綻開齊放,可惟有牡丹抗旨不開。這下可惹怒了武則天,遂將牡丹貶至洛陽。

  誰知,這牡丹也是很有個性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后,覺得很是沒有面子,于是武后便又下令燒死牡丹。于是,慘遭橫禍的牡丹被燒得只剩枝干,可誰知?到第二年春,被燒焦的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后來人們得知,這種牡丹也有天性,不怕就烈火,且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于是,人們從內心稱贊它,稱它為“焦骨牡丹”。在后來經過洛陽人的精心培育,花兒更紅更艷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陽紅”。

  堅守傳播牡丹文化我累并快樂著

  “畫牡丹畫,深愛牡丹文化,這一從小的愛好和執(zhí)著,竟成了我一生的事業(yè),現(xiàn)在我的堅守就是要盡其所能把牡丹文化傳播海內外,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做點事情?!闭劦剿缃竦膱允?,袁珍珠說他一直在做,而且是累并快樂著。

  現(xiàn)在,已經成名的她,仍不忘拜師學習。孫鈺德、何水法、王繡等牡丹畫名家她都拜師,幾十年如一日的磨礪和思考,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其作品既嬌艷嫵媚又豪放大氣,得到業(yè)內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如今,為了把洛陽的牡丹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她多次自費參加北京、深圳、呼和浩特等二十多個城市的文化產業(yè)博覽會,每到一處她都宣傳和推介牡丹文化,并對前去請教的人悉心教導,無論到各地,受過她指教的人都要拜她為老師,而她也總是樂此不疲,認真指導,盡其所能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講解給廣大的牡丹畫愛好者,她說她并不害怕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傳播出去,而且全是免費的。

  作為僑眷,加之她經常到海外展出,為此他還收了不少洋學生。她的女兒定居海外,每次她去還是女兒回來,她都特意帶了牡丹畫回去,送給海外的朋友和同事,她說,每當海內外朋友得到她送的牡丹畫,有人向她道謝和要拜她為師時,她說那是她最開心分時候。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