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4萬廣東籍僑胞曾回國抗戰(zhàn) 保家衛(wèi)國共赴國難

2015年07月21日 10:51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
字號:
無數(shù)華僑子弟告別了在泰國、柬埔寨、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親人,血灑抗戰(zhàn)前線及運輸線。
    無數(shù)華僑子弟告別了在泰國、柬埔寨、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親人,血灑抗戰(zhàn)前線及運輸線。

  “陳桂林、陳桂文的后人在哪里?”2015年五六月間,南方日報記者向海外僑團、(廣東)省內(nèi)各地僑辦求助,尋找這一對馬來西亞華僑烈士兄弟的后代,但至今沒有音訊。

  陳桂林、陳桂文,祖籍東莞,在中國遭遇日軍侵略時,毅然回國參加航空部隊。成都空戰(zhàn),哥哥陳桂林英勇犧牲,陳家老父親回國將寡媳幼孫接去撫養(yǎng),叮囑小兒子堅持戰(zhàn)斗;昆明空戰(zhàn),陳桂文又壯烈犧牲,老父親再次默默回國,接走媳孫。

  何止這一家。祖籍(廣東汕頭)澄海的鄭松濤和陳廷禹、祖籍汕頭的杜永青、祖籍(廣東汕頭)潮陽的張興、祖籍(廣東湛江)吳川的張炎……無數(shù)華僑子弟告別了在泰國、柬埔寨、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親人,血灑抗戰(zhàn)前線及運輸線。

  新加坡華僑機工王亞六曾告訴南方日報記者:“我們最理解十指連心之情?!睋?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回國參加抗戰(zhàn)的粵籍華僑就有4萬多人,他們或是從軍殺敵,或是服務前線,成為重要的抗戰(zhàn)力量。

  共赴國難 華僑兒女迎著炮火而上

  “國弱我華人,苦嘆不自由”,“日本吞中華,合力滅倭奴”。在美國舊金山天使島羈留營舊址,南方日報記者看到華人難民用血淚刻在墻上的詩句,更加理解僑胞即使身在萬里之遙,其個人命運仍然與中國強弱息息相關。

  早在辛亥革命時期,華僑回國參加的起義等就有15次之多。同樣,在日軍進犯中國后,僑團僑領們除了募捐,還組織青年回國。不管是富商家的長子,還是小販家的獨苗,他們有的直接上前線,有的加入空軍,有的在戰(zhàn)場救護傷員,還有的冒險運輸戰(zhàn)略物資。

  潮汕籍抗戰(zhàn)老兵陳國臣先生的經(jīng)歷就很有代表性。1939年一個冬夜,當時年僅16歲的陳國臣,在曼谷目睹僑領蟻光炎先生被暗殺的場面。他年青的心被震撼了,回到舉目無親的廣州,再輾轉(zhuǎn)到當時在貴州的黃埔軍校,后來走上抗日前線。

  戰(zhàn)事初起,緬甸富商張瑞隆就親自趕到廣州,向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張發(fā)奎捐100萬元,作為抗日經(jīng)費;另一方面回緬甸動員華僑青年到中國參軍,其負擔一切裝備、軍餉等費用。160位粵籍子弟經(jīng)挑選入圍,組成緬甸華僑救國義勇軍。張瑞隆不但給每人安家費,又帶隊乘船先到達香港,購置槍炮、醫(yī)藥等裝備物資,并把隊伍帶到廣州交給張發(fā)奎。該支隊伍參加了淞滬血戰(zhàn)、長沙三次會戰(zhàn),打得十分英勇,大部分人血灑戰(zhàn)場。

  毗鄰中國的幾個國家的華僑,回國參戰(zhàn)最為踴躍。據(jù)統(tǒng)計,從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至1939年初,回國抗戰(zhàn)的泰國華僑已達1000人。其中,暹羅(泰國)華僑義勇隊就有500余人。還有33位泰國華僑司機為了沖破封鎖,甚至從緬甸步行回國。越南僑社也成立了“越南華僑青年童子軍戰(zhàn)地服務團”,培訓1000余名有志于抗日救國的華僑青年,陸續(xù)回國抗戰(zhàn)。

  許多華僑組成的戰(zhàn)地服務團,也迎著炮火而上。越南華僑童軍戰(zhàn)地服務團共66人,服務于廣州、汕頭、惠州一帶的抗日軍隊,其中有40人為國獻身。由醫(yī)學博士陳雅云率領的緬甸華僑救護隊,治療受傷將士與同胞達15194人次。該隊所有醫(yī)療器械及經(jīng)費,均由緬甸僑胞負責接濟。

  1939年,英國和德國華僑機工,組成了“汽車工友回國服務團”回國。54位非洲華僑也歷盡磨難,于1938年4月組成“非洲罅沙汽車工友回國服務團”回來。

  1938年8月26日,馬來亞柔弗士乃華僑汽車司機回國服務團一行15人,駕駛著兩輛捐給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救護車,以及藥品一批,經(jīng)香港、廣州、長沙、武漢,于11月抵達延安,受到邊區(qū)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

  甘灑熱血 “媽媽,懇請您不要流淚”

  回國抗戰(zhàn),僑胞抱著甘灑熱血的念頭。年僅15歲的緬甸華僑少年顏生,1939年10月沒來得及與家人告別,就回國參加抗日活動。他寫信安慰母親:“親愛的媽媽,您是那樣疼我,但是我竟然離開了。懇望您不要流淚,要為有一個孩子能夠回國效力,殺敵救亡而高興。”

  曾任東江縱隊司令員的曾生說過:“對于華僑對祖國抗戰(zhàn)的巨大貢獻,我有親身感受?!钡疥兏蕦庍厖^(qū)的歸僑有六七百人,參加華南各抗日游擊隊的僑胞和港澳青年約有2500人,其中在東江縱隊就有1000多人。不少人成長為骨干,李林、李子芳、王崇新、鐘若潮等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淞滬抗戰(zhàn)剛爆發(fā),旅日華僑徐香進等人回國參戰(zhàn)。在為前線押送作戰(zhàn)物資時,途遇敵機轟炸,他始終不離職守,壯烈犧牲。

  越南歸僑吳秀遠,是歸僑中的巾幗英雄。1939年,在日軍加緊進攻潮汕地區(qū)時,她所在的南洋華僑戰(zhàn)地服務團隨抗日軍隊開赴前線。這位年僅19歲的小姑娘,在敵機掃射時身中七彈,犧牲前說:“日本鬼子還沒消滅,我還要上前線!”

  這些海外的炎黃子孫,以義憤打擊日本鬼子,以熱血澆灌中華大地。他們在抗日戰(zhàn)爭中建立的豐功偉績,并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他們,值得我們永遠緬懷和贊頌。(張梓望)

  見證 104歲馬來西亞歸僑鄭國雄當年毅然回來參戰(zhàn)

  “國難當頭,哪有不為國出力的?”

  104歲的鄭國雄,雖然拄著拐杖,但一步步走得很穩(wěn)健。他告訴記者,自己還可以上下4層樓梯。

  當年他毅然從馬來西亞回來,在抗日戰(zhàn)場上死里逃生。幾十年過去了,鄭老目光堅定地說:“國難當頭,哪有不為國出力的?我從來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p>

  1930年,18歲的鄭國雄回到廣州讀高中,“那時每個星期參加4小時的軍訓。老師說,學完就可以上戰(zhàn)場了。我還蠻期待的”。

  鄭國雄回憶說,“七·七”事變后,當時整個廣州城群情激昂,到處是抗日宣傳,熱血青年紛紛從軍。他心里也只有一個心愿,就是上前線打日寇。畢業(yè)后,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回馬來西亞,而是報名參了軍,不久升任中尉排長。

  1937年9月,黃埔軍校四分校招生,鄭國雄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報考。由于戰(zhàn)事吃緊,這一期學生全部提前半年畢業(yè),開始實戰(zhàn)學習。鄭國雄在南岳游擊訓練班經(jīng)過短訓,被編入五十四軍任工兵排長,鄭國雄開始接受戰(zhàn)火的洗禮。

  1939年12月,日軍直逼廣東的戰(zhàn)時省會韶關,第一次粵北戰(zhàn)役打響。16萬日軍將國軍兩個軍圍住,形勢危急。五十四軍接到命令急赴韶關?!盎洷睉?zhàn)役打得十分慘烈。五十四軍就犧牲了4000多人,幾乎是全軍的一半?!?/p>

  鄭國雄當時在工兵隊,負責掩埋戰(zhàn)友的尸體。“他們就一個一個地排著,沒有棺材,但這對于當時的戰(zhàn)士來說,已經(jīng)是最好的葬禮?!闭f起當年為戰(zhàn)友送行的這一幕,鄭國雄如今依然很難受。

  然而,在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和增援部隊的夾擊下,兇惡的日軍漸漸敗退,中國軍隊窮追猛打。在從化良口鎮(zhèn)的雞胸山,五十四軍再次與日軍惡戰(zhàn)。其間,鄭國雄有兩次命懸一線。一次是在沖鋒時,敵人的子彈從他肚皮邊劃過,留下一道很深的疤痕;還有一次,他帶著十幾個工兵半夜?jié)撊霐撤角熬€去剪斷日軍的鐵絲網(wǎng)?!凹舻降谌罆r被日軍的探照燈照到,日軍的機槍馬上橫掃過來,我順勢打了幾個滾,子彈就落在我周圍,很險!”(洪奕宜 辛均慶)

  印度歸僑林峰加入抗戰(zhàn)遠征軍 本想兩年驅(qū)敵寇 歸來與母陰陽隔

  2009年5月,在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9位留緬遠征軍老兵跨入了國門,走上回家尋親之路。那一次,是他們離鄉(xiāng)半個多世紀后的第一次回家,也許也是最后一次。

  6年后的夏天,南方日報記者來到緬甸曼德勒,想再尋抗戰(zhàn)華僑老兵,但只能找到唯一健在的林峰,今年已經(jīng)是92歲高齡。與南方日報記者談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位祖籍廣東的老人難掩內(nèi)心激動,還行了個標準的軍禮。

  林峰住在曼德勒商業(yè)區(qū),隔壁飯店味道不時飄來。在樸素的房間墻上,掛著他行著標準軍禮的照片。

  “我原名叫林少京,家鄉(xiāng)在廣東梅州。”年過九旬,林峰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他告訴記者,1923年,他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他是第五代印度華僑。

  1942年,林峰正在梅縣家鄉(xiāng)讀高二時,香港、汕頭、潮州相繼淪陷。

  當時梅縣城處處張貼著“抗日救國”的宣傳標語,他內(nèi)心激起了“投筆從戎,保家衛(wèi)國”的滿腔熱情。這年秋季,林峰不再猶豫,北上考上了中央無線電軍事通訊學校。

  他安慰母親:最多兩年可能回來?!罢l知,我這一走,就再也沒見過母親。她在梅縣去世時,我都沒能在她身邊,這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绷址逭f。

  林峰從通訊學校畢業(yè)后,接受了為期三個月的步兵訓練,之后被分配到在云南大理的遠征第十一集團軍無線電情報總臺,后來又被調(diào)往總司令部參謀處。

  1943年10月,為執(zhí)行盟軍關于在緬甸對日軍發(fā)動攻勢和打通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的決定,駐滇西遠征軍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決定以騰沖為目標,對日軍發(fā)動進攻。

  林峰所在的第十一集團軍是滇西反攻兩大集團軍之一,總司令宋希濂。反攻命令下達后,林峰常通宵達旦地工作。他說:“為防止敵人竊聽,我們還必須頻繁更換無線電密碼。”

  1944年5月,為打通滇緬公路,20萬遠征軍集結滇西,進攻龍陵、騰沖和松山。其中,松山是滇緬公路出入滇西地區(qū)的咽喉要地,掌握它就相當于掌握著怒江戰(zhàn)場的主動權。

  “我方雖有炮兵十團用重炮和各類型的山炮向松山不斷轟擊,還有盟軍飛機的助戰(zhàn),但因敵方炮火極其猛烈瘋狂,因此我軍官兵在奮不顧身作戰(zhàn)中傷亡慘重,血染山河。”林峰說。松山一戰(zhàn)打了近100天,遠征軍用傷亡7763人的代價,斃殺日軍超過1250人,終于收復了松山。

  2009年,林峰67年來第一次回到家鄉(xiāng)(廣東梅州)梅縣。據(jù)其子林裕源介紹,林峰在母親的墳前坐了很長時間,淚水和著雨水從他蒼老的臉上滑落。(曹斯林 亞茗 張梓望)

【編輯:金嘉龍】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