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越南歸僑筆耕不綴:愿橋接兩地文化
中國僑網(wǎng)泉州9月9日電 題:八旬越南歸僑筆耕不綴:愿橋接兩地文化
作者 廖靜
“在越南生活的17年,是童年和少年最美好的時光?!币驗楦钌岵涣恕暗诙枢l(xiāng)”的牽絆,居住在福建泉州的八旬越南歸僑李泰山,多年來筆耕不綴,連續(xù)出版了三本專著與多部郵集,展現(xiàn)了一個歸僑的雙重感情。
如今,李泰山的第三本著作《學為集》又已出版。9日,這位歸僑告訴記者,新的作品集包含了對泉州華僑與僑批、華僑抗戰(zhàn)、新加坡郵票上的“海絲”史跡等僑鄉(xiāng)特有文化的研究與思考。
李泰山祖籍泉州晉江池店,1933年出生于越南胡志明市的堤岸埠,1949年3月隨父親回國。在越南生活17年,返鄉(xiāng)后他也一直對越南這個“第二故鄉(xiāng)”念念不忘,于是在2007年出版第一本著作《越南漫筆》,隨后于2009年重新走訪闊別60多年的越南,寫出了回憶錄《故鄉(xiāng)》。
回國后,李泰山一直在當?shù)毓╀N合作社工作。1965年至1968年,他參加抗美援越,主要從事培養(yǎng)越南實習生翻譯工作,后來又參與接待安置越南歸難僑等工作。正是這些特殊的經(jīng)歷,匯聚成了他的多本著作。
“他創(chuàng)作的《越南漫筆》和《故鄉(xiāng)》在歸僑和僑眷中引起共鳴,如今包括‘集郵文化’、‘僑批史跡’等的《學為集》再次出版,展示了他獨到的見解?!比菔袃S聯(lián)原副主席郭景仁說。
1993年,李泰山退休以來,醉心集郵。經(jīng)過20多年的積淀,他最初的52枚、12個貼片的《愛國華僑的貢獻》主題郵集,現(xiàn)已是擁有668枚80個貼片的《郵票上的華僑史》。郭景仁說,李泰山的郵品從一個新的視角反映了華僑先輩離鄉(xiāng)背井、遠涉重洋、異鄉(xiāng)拼搏的歷程。
“雖然已經(jīng)退休了幾十年,還是希望‘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崩钐┥秸f,因為喜歡集郵,退休后歷時20多年收集、創(chuàng)作一部華僑史專題郵集,期間不僅從中學到華僑歷史知識,還與越南同學取得聯(lián)系,最終促成了重游“第二故鄉(xiāng)”。
“有關(guān)越南的郵票圖案、照片和資料,激活了潛在我腦海中對第二故鄉(xiāng)越南的印象?!崩钐┥交貞浀溃瑢懙诙緯豆枢l(xiāng)》時,記憶與現(xiàn)實中的越南交錯,濃縮了一個越南華僑的兩地人生經(jīng)歷。
與李泰山前兩本故事類著作《越南漫筆》和《故鄉(xiāng)——從越南到泉州》相比,《學為集》主要是近年來他在各類報刊的短文以及部分新作的合集,包括他對一些僑鄉(xiāng)特殊文化現(xiàn)象的闡釋和研究。
“由于2013年整理了華僑家書的故事,也讓我再度聯(lián)系上了遠在澳大利亞的堂叔?!崩钐┥奖硎荆瑫邪怂麑ψ婕匚幕囊粋€思考,也包含了他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特殊感觸。
除出版三部著作外,李泰山多年來還精心組編《華僑》、《憶往昔看今朝》等多部郵集,其中包括《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光明之城泉州》郵集,展示了泉州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經(jīng)濟社會建設風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