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慈善家鄧慕蓮:堅持鑄就十年援教路

2008年3月21日晚,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趙陽副主任在釣魚臺國賓館宴請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香港嘉賓團一行,并在宴請之前與香港嘉賓進行了親切座談。香港嘉賓團由香港昌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jīng)理鄧慕蓮小姐帶隊,此次專程來北京與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聯(lián)誼。圖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趙陽副主任(右)代表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為鄧慕蓮小姐(左)頒發(fā)了捐贈證書和聘請鄧慕蓮小姐擔任基金會名譽理事的聘書。
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題:香港慈善家鄧慕蓮:堅持鑄就十年援教路
作者 付強
自2008年起,香港慈善家鄧慕蓮通過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資助華文教育和國內(nèi)貧困學校建設,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
“做一天善事不難,難的是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眹鴦赵簝S辦主任裘援平不久前會見鄧慕蓮,對她的公益善舉表示高度贊賞。
鄧慕蓮做慈善遵循兩大原則:一是親力親為。從項目篩選、調(diào)研到實施,只要情況允許,鄧慕蓮都會親自參與。
二是“默默無聞”。鄧慕蓮所關注的項目,大多位于偏遠、人煙稀少地區(qū)。這其中,給鄧慕蓮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位于黃河源頭的藏族子弟學校。
“為了保護黃河源頭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里沒有好的道路,學校拿快遞都要顛簸往返9個小時到鄉(xiāng)里拿;這里沒有電,只能利用發(fā)電機和小功率發(fā)電板,經(jīng)常一片漆黑?!编嚹缴徬蛴浾呙枋鳇S河源中心小學的情況。
2012年起,鄧慕蓮通過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在這里捐建了5000伏光伏電站、教學樓、電腦室和牧場,學生教育和生活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
由于當?shù)馗吆毖酰赀^花甲的鄧慕蓮未曾親訪黃河源中心小學,但她的善意已送達每一位師生的心頭。2016年國務院僑辦“為僑服務日”期間,專門宣讀了一封寫給“鄧媽媽”的信,孩子們在信中說,“您帶來的溫暖,讓我們更加茁壯健康地在黃河源頭成長”。
每每憶及此處,鄧慕蓮總是充滿感慨。“讓弱勢群體中的青少年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幫助他們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
在關心國內(nèi)貧困學生的同時,鄧慕蓮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華文教育。“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有幾千萬,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應該通過每一名華夏兒女傳承下去”,鄧慕蓮說。
有感于自小成長在外國文化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學習中文的困難,鄧慕蓮捐資開發(fā)了點讀筆項目。目前,這一免費項目已在25個國家的華文學校試行,收獲師生廣泛好評。
“中文博大精深,對于相當一部分海外華裔青少年來說,入門難度不小。加之師資緊缺、補習班擠占周末時間等問題的存在,學習中文半途而廢的情況并不少見”。鄧慕蓮表示,大力推廣點讀筆項目,就是想讓孩子們學習中文時“多一點興趣,少一點阻礙”。
采訪期間,鄧慕蓮拿出隨身攜帶的《中文》《漢語》華文教材,向記者演示點讀筆的使用方法。當點讀筆指到“奶奶喜歡聽京劇”一句時,內(nèi)置喇叭先是播放此句的中文發(fā)音,隨后飄出京劇“紅燈記”選段。而當點到“姐姐愛唱歌”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聲隨之響起。
“中文朗讀輔以背景音效,既能幫助識字,還能傳播中華文化”,鄧慕蓮表示,點讀筆就是圖書館,一支筆讀遍所有中文書并非天方夜譚。
十年來,鄧慕蓮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款累計達人民幣770萬元。即使是在遭遇金融危機、公司成衣出口業(yè)務面臨巨大沖擊時,她仍毅然啟動“鄧慕蓮專項助教基金”,踐行對貧困學生的承諾。
“45年的工作經(jīng)歷告訴我,做一件事,最可貴就是堅持到底”。從普通員工到經(jīng)理,再到一手創(chuàng)辦香港昌泰國際集團,鄧慕蓮把堅持視為人生準則,并始終以這種精神行善助人。
如今,鄧慕蓮最大的目標,是把點讀筆項目推廣到全球2萬多所華文學校?!皟H靠我一個人遠遠不夠,希望能帶動更多慈善家一起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