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僑商向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畫像
本報訊 昨日(3月21日)上午10時,新加坡著名僑商林路的后裔張東孝先生,專程從新加坡趕到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徐悲鴻手繪林路油畫作品復(fù)制件等6件實物。張老先生告訴記者,捐出外曾祖父的畫像,林家后人今后就可以來博物館瞻仰了。
林路是張老先生的外曾祖父,南安南廳后埔村(今屬美林鎮(zhèn)滿山紅村)人。1901年投標承建高200英尺的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即大鐘樓),聲震歐洲建筑界。據(jù)張老先生介紹,他今年74歲,是林路第7個兒子的女兒的孩子。去年11月,他的新加坡友人張先生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看到“泉州人在南洋”展廳里專門開設(shè)了一個介紹林路的展區(qū),立即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他。張老先生激動萬分,立即與博物館聯(lián)系,告知他已經(jīng)與家人商量,決定捐贈徐悲鴻手繪林路油畫作品復(fù)制件,并由他本人親自攜畫到泉州進行捐贈。
張老先生告訴記者,林路約生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19世紀后期南渡新加坡,初從事建筑業(yè),嗣兼制磚瓦,開設(shè)福安磚窯。20世紀初開設(shè)永盛興、華林行等商行,經(jīng)營橡膠土產(chǎn),晚年增開餅干廠,均有成就。林路的第十一個兒子林謀盛(1909-1944)在中英政府簽訂協(xié)定時被派往印度及錫蘭受訓(xùn),林謀盛與徐悲鴻因籌賑抗日工作而成為朋友,1927年徐悲鴻受邀為林路及其家屬畫肖像畫。
(記者 洪亞男 通訊員 劉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