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中新社汕頭7月2日電 題: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記者2日探訪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僑批紀念地的廣東汕頭市西堤公園“僑批”記憶廣場。
“僑批”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及后來的金融郵政機構(gòu)寄給家鄉(xiāng)眷屬的書信和匯款合稱。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下半葉長期流行在海外華僑華人的僑居地與東南沿海僑鄉(xiāng)之間,流傳時間長達150多年。
2013年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記者在“僑批”記憶廣場看到,下沉式記憶景墻、拉膜平臺等,展示的一幅幅“僑批”讓游人們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僑批記憶之旅”。
汕頭的西堤地塊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皟S批”記憶廣場與大海交相輝映,游覽其中,“僑批”“記憶之流”“批局”“過番紀念碼頭”等元素,讓人們真切感受先輩那段背井離鄉(xiāng)奮斗的艱辛,體驗當時的海外鄉(xiāng)親通過僑批寄托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在記憶廣場呈現(xiàn)的汕頭歷史名街區(qū)、一個個著名的“批局”瞬間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百載商埠商賈云集的時代。腳下的“地圖廣場”,更突出一幅幅僑批和當時海外游子的離愁別緒。
管理處負責人李向東介紹,該處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僑批紀念地,匯集了不少僑批后人的記憶,也是尋訪僑批后人的主要負責單位。2017年初,汕頭市政府發(fā)布《關(guān)于尋找僑批后人的公告》。廣東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檔案館組織和中國南粵古驛道網(wǎng)發(fā)起了“驛道依舊在,故人何處尋——尋訪僑批銀信后人”活動。
依托汕頭市西堤公園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僑批紀念地,管理處工作人員踏出了從“研究僑批這一文獻本身到了解背后家族及其故事”的腳步。目前已經(jīng)尋訪到20位僑批后人,其中既包括接收僑批的僑眷及其后人,也有分發(fā)僑批的批局后人。
李向東說,有時因僑批后人年邁,無法一次將往事敘述完整,工作人員總是耐心地將每次的內(nèi)容記錄在案,過后再進行整理和匯總,漸漸“拼”出僑批后人的故事,并通檔案館、僑批文物館等求證。
他們誠邀更多有故事的僑批后人,一起分享那些歲月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人促進僑批文化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