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機工:讓我們永遠銘記

7月7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舉行了開館儀式,前來參加儀式的南洋華僑機工代表蔣印生激動地說,“每當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我都不禁熱淚盈眶。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每一位回國抗戰(zhàn)的南僑機工都無怨無悔!”
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滇緬公路修通以后,由于國內(nèi)緊缺駕駛人員及修理人員,旅居海外的華僑響應號召積極回國參加抗戰(zhàn)。從1939年2月至1939年9月,在南洋各地協(xié)調(diào)配合下,南僑總會動員整個南洋華僑社會力量,共輸送9批南僑機工共3192人回國,還有經(jīng)由其他途徑回國的機工共計3200余名。
回國后的南僑機工絕大部分被分配到西南運輸線滇緬公路上工作。南僑機工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克服吃、住、醫(yī)、救無保障的種種困難,為前線和后方源源不斷地搶運抗戰(zhàn)物資,使滇緬公路成了中國抗戰(zhàn)的“輸血管”和“生命線”。據(jù)統(tǒng)計,從1939年至1941年的3年間,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戰(zhàn)物資達到50萬噸之多,有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zhàn)的力量,保證了中國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為銘記這段歷史,2005年,德宏各族人民及南洋華僑機工后代在畹町森林公園建起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zhàn)紀念碑”,并將其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2013年,在中宣部和省委的重視下,德宏州委州政府啟動了建設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項目。
南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項目設計以當年南洋華僑機工英勇戰(zhàn)斗過的滇緬公路“生命線”為主線,從入口到出口,共50級臺階,象征著滇緬公路上搶運的50多萬噸軍需物資。紀念館東側為20米的架空,與畹町橋的橋面長度等同,紀念徒手開鑿滇緬公路的滇西20萬各族民眾。紀念館采用清水混凝土作為飾面材料,其樸實無華的質(zhì)感與南洋華僑機工“報國無怨、英雄不語”的品格相契合。紀念館總平面圖形成一個“V”字,代表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經(jīng)過兩年多建設,南僑機工紀念館項目順利完成了主體工程建設、館藏文物、史料的征集,裝修布展等,這座設計新穎、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功能定位準確的綜合性紀念館向世人完整呈現(xiàn)著南僑機工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豐功偉績,是中國首個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開館。
開館當天,來自曲靖的機工鄺振聲的兒媳殷幼華參加了開館紀念儀式,當在紀念館照片墻找到公公鄺振聲的照片時,殷幼華潸然淚下,并對著老人的遺照深深三鞠躬。
殷幼華介紹,公公鄺振聲是第九批從泰國歸國的華僑機工?!凹o念館中許多機工物件和照片都是當年公公鄺振聲留下的遺物?!币笥兹A說。
“紀念是為了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凝聚復興的力量。”德宏州委書記、瑞麗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王俊強表示,“紀念館的建成,將為大力弘揚南僑機工的英雄事跡,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斷增進中國和南亞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歷史文化交流,為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開放合作和區(qū)域安全穩(wěn)定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劉祥元 鄧清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