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在巴基斯坦考古:不會因為恐襲放棄工作
【解說】巴哈塔爾遺址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阿托克市。2018年11月由南京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啟動了對該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工作,這是中國考古學者在巴基斯坦境內進行的首次獨立考古發(fā)掘。近日,記者約訪了這支聯合考古隊領隊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
【解說】據湯惠生介紹,本次考古發(fā)掘工作旨在探索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的源流,及其與中國新疆和青藏高原的早期文化交流。
【同期】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我在青海考古研究所工作的時候,我發(fā)現青海的史前文化,有很多的(文化元素)都是來自中原的仰韶文化,但是也有很多(文化元素)我們不認識,改革開放以后(我)了解到,這些(文化元素)是來自印度次大陸(哈拉帕文化),比方說我們的海貝,比方說我們的費昂斯(珠),這些都是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南麓。
【解說】湯惠生說,經過考古人員兩年多的努力,目前該遺址出土了很多和中國馬家窯文化有關聯的遺跡和遺物,印證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國古代文明在史前時期就有交流互動。
【同期】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比方說一些費昂斯(珠),還有一些海貝,在中國最早的海貝是馬家窯文化中發(fā)現的,而且這些海貝就是來自印度洋,所以說證明我們在史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和北麓就有很頻繁的文化交流與文化的互動。
【解說】據湯惠生介紹,他們的考古工作地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和考古部門的支持。隊員在當地面臨的最大危險是恐怖襲擊,考古隊工作時需要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提供保護,針對這種情況,考古隊還接受了相應的安全培訓。
【同期】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在發(fā)掘現場,我們有12個人 (巡視), (相當于)一個加強班了,個個荷槍實彈,我們在發(fā)掘的時候,給我們提供安保工作。(當地)警察還時不時地打電話,告訴我們說,今天最好不要上班,在家呆著,因為有警情或者是有恐情,恐怖襲擊這樣的警報等等。
【解說】湯惠生介紹,此次考古工作為期三年,從2018年開始,他和考古隊員在每年的11月份,都會從中國前往巴基斯坦巴哈塔爾遺址,進行三個多月的考古發(fā)掘。因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湯惠生和他的考古隊員未能如期成行,他身邊很多朋友擔心他的安全,勸他放棄這個項目,湯惠生說,哪怕再難他也不會放棄,他已經做好準備,本月將底重返考古發(fā)掘現場。
【同期】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湯惠生:因為恐情,我們放棄了,就不發(fā)掘了,人家怎么看?人家說你想當英雄嗎?我說我不想當英雄,我只是不想當狗熊。
【解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考古學者走出國門,到海外進行考古發(fā)掘。湯惠生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國力增強以及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因 “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考古學者有了更多海外考古的機遇。
諶詩雨 河北石家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