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高房價催生打飛的雙城生活 華人多“不感冒”(2)
“不要對雙城生活不敢想”
此外,澳洲各首府城市間存在的巨大的房價差距,也讓“生活在別處”變得有可能。居住在悉尼Earlwood的Sid Shukla和他的伴侶Simone Matteson以及3個孩子賣掉了房子,在昆州臨近Noosa的郊區(qū)Doonan買了新的房產(chǎn),而且沒有通過銀行貸款,從此過上了不用還款還息的生活。
Shukla稱,從經(jīng)濟上看,這是一個都不需要用腦子想的決定,因為益處是顯而易見的。Shukla每周在悉尼工作3天,在他自己開辦的視頻工作室里工作。
他們把賣掉Earlwood房產(chǎn)的錢在昆州買下一棟擁有4個臥室的房子,而這只花掉了他們57.5萬元,剩下的錢他們又在悉尼的Chippendale,臨近Shukla公司的地方買了一個一居室的小公寓住宅,就這樣手里還能余下些錢。
這次賣房讓他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悠閑生活,兩人可以更好地?fù)狃B(yǎng)3個孩子,Shukla的妻子Matteson作為一名教師,也可以等到孩子們再長大些,再考慮重返學(xué)校開始工作。
Kerr和Shukla在悉尼都擁有自己的生意,從老板的角度出發(fā),他們都認(rèn)為老板們其實可以給員工更大的工作彈性,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員工在兩個州生活和工作?!凹热晃易龅搅?,我認(rèn)為別人也有能力這樣做,只不過有些人對于這種雙城生活不敢想罷了。”Shukla說。
多數(shù)華人對“雙城生活”不感冒
但Shukla口中“不敢想”的雙城生活,對于很多悉尼華人來說,卻并非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悉尼華人論壇,大家也對這種前衛(wèi)的生活方式展開討論。一些人就直言,華人是不會采取這種近似“瘋狂”的生活方式。
一位叫“龍蝦”的華人網(wǎng)友稱,華人生活置業(yè)一般對“生活方式”和“升值空間”看得同等重要,有時候,后者的重要性還要大于前者。
把悉尼升值空間良好的房產(chǎn)賣掉,為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移居昆州,是過上了心儀的生活,但對于投資升值來說,并非一個好選擇。
“龍蝦”直言,10年后悉尼的150萬房子可能值300萬,昆州67萬的房子到時估計也就值個85萬。
但是也有一些網(wǎng)友稱贊Kerr和Shukla的移居選擇正確,一位叫“Faye”的網(wǎng)友稱,這兩位選擇“雙城生活”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悉尼各自有自營生意。
還有網(wǎng)友稱,悉尼高房價的“惡果”開始顯現(xiàn),一些人不得以才為此改變生活方式。
從華人網(wǎng)友的評論來看,更多人還只是在精神上支持這種“雙城生活”的想法,雖然同樣的錢,在悉尼和昆州可以買到條件懸殊的房子和迥異的生活方式,但從增值潛力、子女的教育機會,職業(yè)或生意機會發(fā)展等方面考慮,鮮有華人愿意過這種兩地奔波的生活。
有網(wǎng)友戲稱,“萬一家里有點事情,從悉尼坐飛機趕回來還得一整天時間?!?/p>
一位讀者在接受采訪時亦表示,她基本沒有聽說身邊的華人朋友搬到昆州居住,而在悉尼工作的人,就連從悉尼搬去昆州工作置業(yè)的也很少,聽到更多的反而是住在別州的朋友搬到悉尼來定居。
她表示,華人還是喜歡居住在華人周圍,形成聚居區(qū),而且因為勤勞節(jié)儉的生活習(xí)慣,她身邊不少朋友是選擇在大悉尼范圍內(nèi)實現(xiàn)“移居”,“有些朋友一開始住在治安或環(huán)境比較差的區(qū),之后幾年,就慢慢搬去更好的區(qū)?!?于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