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中國留學生談法國人的懷舊情懷:執(zhí)著于傳統(tǒng)
中國僑網(wǎng)11月5日電 據(jù)日本新華僑報網(wǎng)報道,作為旅法留學生,《日本新華僑報》駐巴黎專欄作者王文菁日前發(fā)表文章,從中法文化對比中觀察法國人的懷舊情懷。文章摘錄如下:
從凡爾賽宮往巴黎市中心去的路上,坐在朋友車里,聽大家聊起對法國、法國人的看法,幾乎一致的戲謔口吻。想起近日常有網(wǎng)友在我微博里用同樣的口氣評論說法國一日不如一日,不比德國等。沒辦法,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很多人是有近代屈辱史之切膚之痛的,所以看到法國的沒落,反應異常敏銳,仿佛尋到過去的影子。都說“法國人是歐洲的中國人”,因為他們具有東方人敏感、細膩、多思又復雜的性格特點。
試比一下,兩國人在性格上的確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兩國人都以文化大國為榮,有崇拜祖先之情結。對曾受過本國文化熏陶的國家有種驕傲甚至于不屑,正如法國人對待英語、中國人對待日語的態(tài)度一樣,當然近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中、法兩國人都喜歡祭拜祖先、烈士。這點法國人尤甚。他們對祖先、故人,好似滿懷熱枕以擁抱那么強烈。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很容易找到為先烈建造的紀念碑及新鮮花圈,甚至有正在祈禱的人們……
普魯斯曾說過,天堂只在那些已然逝去的時光中。法國人好像總能將之印證得淋漓盡致。我們總講往前看、展望未來。他們總是回頭看,著眼于過去。于是一方面表現(xiàn)為致命地熱愛傳統(tǒng)、復古。學法語時也常聽老師提起“nostalgie(懷舊)”一詞。尤其在巴黎,賣衣物、包包、首飾、行李箱等vintage風格的二手小店隨處可見。
因為一位好友在cadet一站附近上班,遂每回約好中午一起吃飯就把那一帶的復古店都逛遍。于是固定成為某一家小店的常客,在那兒買了不少衣服,多以裙子為主,其中不乏驚艷之作??吹曛耸莻€充滿活力,很會人情世故那一套的中年女子。來了客人,還得是法國人,聊起來便停不住?!霸趺礃?,看管這個小店?比起從前是好很多了?。 薄翱刹皇悄?!沒有同事來煩我、為難我,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真是好極了!我很享受!”她總是悠閑自在地支起架子熨各種衣物,聽著收音機里播放的本土復古音樂,哼著調(diào)兒,時不時瞥一眼窗外……
半年前,我跟朋友在她店里挑選衣服時,一眼相中一套粉色職業(yè)小洋裝。朋友皺眉:一看就是小號,我穿不了,你倒是可以試試。其價格相比國內(nèi),很是實惠很多。在一片艷紅布簾的若隱若現(xiàn)中,激動到心跳加快的我充滿期待地換上套裝,拉背后拉鏈時稍有不順暢——的確是很小的碼。穿上它的一瞬間,感覺自己就像穿進一片神秘花園。當我站到室內(nèi)落地鏡前時,在場所有人都戛然失聲,兩秒后,大家笑著驚嘆:美極了!看店的夫人激動地沖上來:“小姐您知道嗎,您是第一位能穿上它的人!這件衣服因為好看,幾乎所有女士都一眼相中拿去試穿,但統(tǒng)統(tǒng)因為尺碼太小,只好放棄。等了這么久,終于等到了它的主人!”在場的幾位法國顧客也跟著興高采烈地夸贊歡呼,有位先生打趣道:“今晚值得喝杯香檳慶?? 蔽胰滩蛔「┛┲毙?。朋友斬釘截鐵喊道:“親愛的,太適合你了!必須拿下!”那一刻仿佛置身于路易十六的宮殿,被一群人圍著梳妝打扮、美言相贊……
對于傳統(tǒng)的東西,法國人有種執(zhí)著,甚至偏執(zhí)。比如很多店主會認為這個東西值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經(jīng)濟再不景氣也不會妥協(xié)。倘若這樣東西真的適合你,絕不吝嗇夸獎稱贊;倘若不適合你,或者商品哪里有瑕疵,會坦誠相告,不會欺瞞。
對于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人們,還是該抱著一種觀念:生活中從不缺乏真善美的一面,缺少的往往是去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眼睛。所以有時候聽到一些同胞朋友抱怨法蘭西的沒落,相信也恰恰是對這里有了感情,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愫。真若是深入詢問,大家也不得不笑著老老實實承認,法蘭西的確是個可愛的國家。(王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