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馬來西亞粵劇之母蔡艷香:一生鐘情粵劇傳承(圖)

2014年11月17日 15:49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蔡艷香透露,粵曲劇本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妝容,文生、武生、小兵、丫鬟、貴妃、奸妃等所畫的妝也可自有別。(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蔡艷香透露,粵曲劇本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妝容,文生、武生、小兵、丫鬟、貴妃、奸妃等所畫的妝也可自有別。(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1月17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篤篤篤篤……鏘……”,隨著伴奏樂器響起,一群上了濃妝的文武小生及俏麗花旦粉墨登場!雖然他們口中所念唱的是年輕一代聽不懂的粵劇戲曲,但它卻是許多老戲骨抹不去的回憶……

  大馬的粵劇崛起于40年代,且觀賞粵劇曾是舊年代最受市民歡迎的消遣活動,花旦小生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牽引著臺下觀眾的情緒,因此,若演員的演技出神入化,臺下觀眾便會起立拍掌叫好;若不經意出了小差錯,臺下觀眾就會毫不留情地喝倒采及開罵。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科技的進步,如此輝煌的情景卻早已不復存在。

  有“馬來西亞粵劇之母”美名的蔡艷香,今年已屆81歲高齡,但她卻是一名見證粵劇界從蓬勃發(fā)展至衰落景況的資深粵劇演員。

  出身粵劇世家

  來自芙蓉粵劇世家的蔡艷香因父親蔡金球曾是粵劇班多才多藝的樂器手,而母親則是聞名戲班的“苦花旦”林巧妝,因此,自3歲起,她已跟著母親到處去,且也與戲班里的兄弟姐妹一起學習演戲,直至遇上日戰(zhàn)失學和為了家計,她開始“跑龍?zhí)住?,客串一些小兵、丫鬟、奸妃等小角色?/p>

  其實,她曾在11歲時向父親提出重回校園的要求,并寄宿在吉隆坡燕美學校求學,基于當時身邊的師生都是友族,令她無法適應,以致母親非常心疼,較后決定帶她投入戲班。

  蔡艷香萬萬沒想到,母親當時的一個決定,從此改寫自己一生的故事。

  “踩砂煲”贏“女武狀元”稱號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盡管生在粵劇世家,但蔡艷香從小所接受的磨練也不少。

  “輟學后,爸爸教我演戲,從讀曲、學習武術、做表情等基本功開始學起,雖然萬事起頭難,但我也只能邊做邊學?!?/p>

  13歲時,蔡艷香已可正式擔任女主角,出演《飛渡玉門關》的琉璃公主一角,惟無奈父母認為她無法入戲及缺少觀眾緣,以致當時一直紅不起來。

  當時,上進心強的她為了提升演技,只好不斷觀賞粵劇及歌舞團,從中研磨粵劇精髓,進而才從眾位演員的眼神中領略到如何“用心做戲”,為她的演藝事業(yè)加了不少分。

  那之后,她更以“踩砂煲”的獨門絕技及南北武術而贏得“女武狀元”的稱號,至今仍為粵劇界前輩所津津樂道。

  同時,多年來的磨練及演繹經驗,也讓蔡艷香“絕技在身”,早已不再需要預先背誦劇本,就能在臺上將各角色的對白念誦自如。

  不過,數(shù)十年來,蔡艷香不是沒嘗試過轉戰(zhàn)其他行業(yè),包括投資服裝及電影,惟始終覺得格格不入,因而最終再回到粵劇的舞臺上,繼續(xù)綻放光芒,并且開始一邊演戲,一邊教戲的生涯。

  自身化妝技術不能少

  傳統(tǒng)粵劇除了講究“演繹”技巧外,花旦小生臉上紅紅白白的濃妝也是一部作品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蔡艷香指出,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妝容,文生、武生、小兵、丫鬟、貴妃、奸妃等所畫的妝也可自有別。

  “例如梁山伯的角色很善良,他的眉毛尾端不能畫得太高;而武將黃飛虎必須皮甲上陣,所以他的眉毛必須畫得較高較厚。”

  她透露,大部分的粵劇演員都是自己化妝,而每個角色上妝及佩戴衣飾所需的時間都不同,通常文武生需耗時至少45分鐘,而花旦則至少1個小時。

  身為歌手必須保護嗓子,而作為一名粵劇演員,蔡艷香也無時無刻都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嗓子;而她的秘訣就是不喝冷飲及不發(fā)聲超過4個小時。

  “我曾經在演完一部戲后,與兄弟姐妹們去吃夜宵時偷吃一碗紅豆冰,結果隔天完全發(fā)不出聲音,才知道冷飲是嗓子的克星,至今已‘一滴冷飲也不沾’?!?/p>

  謹記戲班禁忌

  同時,戲班里的禁忌可也不少,蔡艷香強調,粵劇演員一般初到貴地,不能隨意丟垃圾及大小便,且還必須在抵達的第二天祭拜路邊的好兄弟;而在開臺前,還必須敬拜華光祖師、不可以殺生、不可采青、不能在后臺唱歌;若有善心人士送上香燭,必須用以敬拜華光祖師等。

  “雖然我不清楚這些禁忌的由來,但基于戲班的兄弟姐妹曾在九皇爺誕時因不遵守這些‘規(guī)則’而發(fā)生了怪事,讓我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粵劇風光有望重現(xiàn)

  基于電視、計算機、光驅的普遍,曾經俘虜了華裔歡心的粵劇,如今卻面對“詞曲依舊,人境已非”的景況,令蔡艷香無奈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不過,隨著各地社團逐漸看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相繼開辦戲曲班,加上越來越多婦女喜好在閑暇時間學演戲,并藉此藝術為華社籌款,令她相信粵劇的風光在未來仍會有重現(xiàn)的機會。

【責任編輯:劉郁菁】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