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民華人:“紙兒子”見證美國華裔移民辛酸史
“我姓譚,但我正式的英文姓卻是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榮譽教授譚碧芳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講述了她的姓氏之謎,“我從小就被告知,千萬不能對老番(美國人)說自己姓譚,否則全家都會遭殃?!?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
譚碧芳是美國《埃侖詩集——以詩歌記錄天使島移民監(jiān)獄中的華人故事》的編輯之一。她1946年出生于加州舊金山唐人街,父母都是華裔移民。中國人一向重視祖宗姓氏,他們一家人頂著別人的姓,至今仍未能認祖歸宗,內里的辛酸和曲折可想而知。
譚碧芳說:“生活在舊金山唐人街的人都這樣,我們家有兩個姓氏——在家人和朋友之間我們姓譚,在學校和出生證上我卻姓楊?!?/p>
譚碧芳說,以前她一直不明白自己家為什么會有兩個姓,直到1975年,她在天使島移民拘留所的墻壁上看見了那些華裔移民留下的詩歌。當時她聽到消息說,有一個名叫亞歷山大·韋斯的巡警在天使島移民拘留所的墻壁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刻上去的中文詩歌,“我跟幾位朋友便一起去看,一個公園巡警帶領我們沿著陡峭山路來到移民拘留所,最后進入了一個兩層樓的木屋”。
房子看起來又老又小,窗戶上安裝著鐵絲網,二戰(zhàn)期間曾關押過日本人。譚碧芳說:“入口處的地板吱呀作響,我們被帶到墻壁上刻有詩歌的宿舍。房間是空的,陽光透過窗戶上厚厚的塵土照在房間里,地板和墻壁的油漆剝落。借著手電筒的光,我們看見了墻壁上刻的中文詩歌。一首詩寫道‘悲傷與辛酸交織’,另一首詩寫道‘被致命的悲哀殺死在這木屋’。”
“我撫摸著墻壁上的字句,仿佛聽見那些被囚禁在這座孤島上的移民哀嘆自己命運的聲音。我忽然非常傷感,眼淚止不住地流。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些詩歌?”
譚碧芳問她父親是否知道天使島,她父親避而不談。反復追問下,她父親才承認1921年進入美國時就被關押在那里。她的父親真名為譚葉精,進入美國時19歲,花錢買了一個文件,謊稱是加州中國商人的兒子楊庭順。他被移民局關押在天使島34天,經過反復盤問,直到移民局排除嫌疑才放行。
譚碧芳的父親是美國排華法案的犧牲品。1882年至1943年,美國執(zhí)行排華法案,禁止華人勞工入境,并剝奪華人歸化入籍、自由遷徙等諸多權利。所有進入美國的華人都必須在指定口岸接受甄別。天使島是美國關押華裔移民最多的移民拘留所,1910年至1940年間,大約有17.5萬名華人被關押在那里,等候甄別。
許多美國華裔移民都有著與譚碧芳一樣的痛。他們?yōu)榱颂颖軝z查,不得不放棄真實姓名,花錢買一紙公文充當美國公民的“紙兒子”。譚碧芳說:“這是他們唯一能進入美國的方式。許多人被迫生活在謊言中,一輩子都在被發(fā)現(xiàn)、被驅逐的擔心中度過?!?/p>
為了“找到所有的秘密”,譚碧芳邀請歷史學家麥禮謙、詩人秦小琴,花了5年時間搜集、整理、翻譯了所有能找到的天使島詩歌。兩名上世紀30年代曾被關押在天使島的華人提供了當時抄錄的近百首詩歌,一些曾被關押的華人和在天使島工作過的雇員講述了親身經歷,最后編輯成書。
譚碧芳告訴記者:“我父親一生都思念故鄉(xiāng),希望落葉歸根,認祖歸宗。但是他不敢,他始終生活在天使島的陰影中,直到去世也不敢公開說自己姓譚?!?記者李大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