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中國學子看法國人育兒之道:批評注重私密性

中國僑網(wǎng)5月12日電 據(jù)日本新華僑報網(wǎng)報道,作為旅法留學生,《日本新華僑報》駐巴黎專欄作者王文菁日前發(fā)表文章,記錄了自己在法國家庭做客時,所感受到的法國人的育兒之道。文章摘錄如下:
印象最深的是兩年前的冬天,一對來自格勒諾布爾的德拉•皮埃爾老夫婦邀請我到他們所住的鄉(xiāng)下別墅小住一周,共度圣誕節(jié)假期。在法國,圣誕節(jié)就相當于咱們中國人的春節(jié),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全家團聚盡享美食、歡聲笑語的美好時刻。所以我自然而然在平安夜那天的下午見到了德拉•皮埃爾夫婦的長女安娜及其丈夫,以及兩個小外孫——6歲的維克多跟4歲的馬蒂斯。
兩個小家伙一下車便激動得沖進來,德拉•皮埃爾夫婦盼星星盼月亮地早已等在門口半晌,遂順勢將兩個小家伙一把攬入懷中好一頓親!看得出,祖孫情異常深刻。反倒是特立獨行、女強人作風的安娜面無表情站在一旁。末了,德拉•皮埃爾夫人向他們一家介紹我,維克多跟馬蒂斯頭一回見亞洲人,有些羞澀怕生,沒敢看我,但禮節(jié)不能省,遂敷衍一句問好便叫嚷著沖進了客廳……
至今為止,對于圣誕樹的傳統(tǒng),法國家長們依舊樂于偽裝成所有禮物是圣誕老人所贈并樂此不疲,以成全孩子們的幻想與美夢。4歲的馬蒂斯收到了一架比他自個兒還高出半個頭的大吊車玩具。當其他大人進入廚房準備茶水、聊得熱火朝天時,客廳里只剩下看漫畫書的我跟活蹦亂跳的馬蒂斯。忽然,只聽“咚”的一聲悶響,馬蒂斯把自己絆倒在地,我趕忙沖上前檢查他是否受傷并給他拍拍褲子上的臟印兒:“你還好嗎?”“是的?!敝涝诳腿嗣媲安荒苁ФY,他緊皺的眉突然松開,我意識到他強忍住了情緒,待媽媽過來時才嚎啕大哭、撒嬌求安慰的擁抱。
當天晚上吃過大餐,幾位法國家長悠閑地坐在沙發(fā)上邊看電視邊閑聊工作與家常,我坐在圓桌邊拍照以記錄美好時光。馬蒂斯纏著媽媽給他剝荔枝,安娜并不希望大人的談話被小孩子打擾,遂打發(fā)他過來找我?!澳憬惺裁疵郑俊瘪R蒂斯問我?!巴跷妮??!薄昂?,那你來為我剝荔枝!”一句不禮貌的命令式搞得我面紅耳赤、尷尬不已,又不好說什么,只得無奈為他服務。眾人大笑不止——大家都偏愛、寵溺最小的馬蒂斯,也因為他長得更像安娜。對此我感到維克多有些可憐。安娜的確對維克多嚴厲許多,像其他法國父母給孩子定規(guī)矩一樣,維克多也有一堆規(guī)則要遵守。每次他因年幼無知、內(nèi)向脆弱而情緒失控嚎啕大哭時,安娜的臉色會瞬間變得陰沉可怕,拎著他快速走進臥室,鎖上門進行批評教育——保持私密性,人前維護孩子的尊嚴跟面子。過了很久才出來,此時維克多臉上雖掛著淚痕,卻已恢復了好心情,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般玩耍、交談。
其實,在我看來,這算是好的了。還有這樣的報道,說直到今天法國家庭教育中常常有對孩子打屁股的事情,這在歐美其他國家中已不多見了。但是,法國人還拒絕國家立法對“打屁股”進行限制。好在,這些家庭對孩子打屁股的時候,也比較注意保持私密性。否則,法國今天還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心理醫(yī)生呢。
看到法國家長與孩子們的相處點滴,不禁想起自己兒時鬧脾氣使小性兒的時候總喜歡“罷飯”,這種時候爸爸總會怒火中燒道:“不吃就餓著!”直到把我罵哭……而媽媽總是其中的“調(diào)解員”。想到這兒,轉(zhuǎn)頭問安娜,同樣的狀況她會怎么做。安娜依舊干練略帶強勢地回答:“無論什么情況,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會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找到解決方法。父母無需急于插手干涉,更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能不負責地拿孩子發(fā)泄出氣。如果是孩子找茬鬧脾氣不吃飯,我會一聲不響地吃自己的。他們餓到不行,自己會跑來吃。要讓孩子們知道,媽媽才是這個家里的‘老板’,所以要守規(guī)矩。我是不會慣他們壞毛病的?!?/p>
相信無論哪國父母,大多都竭盡全力希望自己能做到稱職甚至完美。法國媽媽育兒之道,往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學習與借鑒,更帶給我們種種啟示與感悟。(王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