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府向亞裔指甲店派發(fā)傳單 吁移民合法維權

中國僑網(wǎng)5月23日電 據(jù)美國《星島日報》報道,紐約市政府21日展開首次全市指甲店工人及消費者權益推廣行動,市消費者事務局局長朱曼寧、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部部長阿加瓦爾前往亞裔指甲店集中地法拉盛派發(fā)傳單,朱曼寧表示,今次行動的訊息為倡導消費者及工人權益、闡明指甲店責任,絕非打擊小商家,讓移民及無證移民工人清楚他們享有帶薪病假、最低工資等勞工權益。
市消費者事務局局長朱曼寧、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部部長阿加瓦爾率近二十名華、韓等各族裔義工,于“行動日(Day of Action)”前往法拉盛緬街地鐵站,派發(fā)指甲店雇員及消費者權益單張,此外,全市近五百名義工將于五行政區(qū)內(nèi)百個地點同時進行外展,并走訪指甲店商戶,了解情況。
對于一些商戶憂慮此次市府系統(tǒng)整頓指甲店行動,將對他們造成打擊,朱曼寧指出,根據(jù)當局此前在推動有薪假期法案的行動,與市民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成效大,此次的行動無意針對小商戶,主要向公眾發(fā)出訊息,確保工人的權益獲得保障,當中包括無證移民工人。朱曼寧指,當局希望無證移民知道市府有許多資源提供協(xié)助,例如法律信息、紐約市民卡,而他們也享有最低工資、帶薪病假等福利。
除倡導外,朱曼寧強調(diào)市府下一步將積極調(diào)查職業(yè)中介機構(gòu),了解他們是否介紹員工接受一些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作,并就美甲店使用的指甲油進行產(chǎn)品測試,確保一些店內(nèi)聲稱“無毒”的產(chǎn)品并未違規(guī)。
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部部長阿加瓦爾指,為了有效接觸移民小區(qū),倡導單張也使用了中、韓等多語言翻譯,收到不少的響應,當中包括工人仍未獲得無薪假期,她表示,移民因來到新的環(huán)境,而美國與許多地方的規(guī)例、法制不同,加上語言障礙,令他們無法得知自己應有的權益,她表示,其辦公室已擴展了團隊,加入更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人員,務求做到市府用移民說的語言來外展他們。
協(xié)助外展華人移民的林凱翔表示,父母來自中國臺灣,但自己出生、成長于美國,透過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小時候看見出任移民律師的家人為民眾翻譯,認識到語言的重要性,因而隨市府前往法拉盛,讓華人獲得應有的信息。
市議員,市議會消費者事務委員會主席Rafael Espinal同樣于緬街進行倡導,他表示,法拉盛擁有大量的指甲店,認為相比其他工人,移民工人更易受到剝削,“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權利,當他們?nèi)ド习?,他們不知道最低工資”。他表示,三周前市議會已就指甲店工業(yè)進行聽證,不少工人、雇主及消費者前往,希望透過此次的行動,令指甲行業(yè)得到改善。
根據(jù)市府發(fā)出的傳單,指甲店雇工有權獲得最低8.75元的最低工資,而每月工作超過80小時,無論任何移民身份,都可獲最多40小時病假,如在病假期間雇主拒絕病假申請或進行報復,可向當局投訴。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部部長阿加瓦爾建議有需要求助、舉報的民眾致電311熱線,又或州勞工署1(888)469-7365,兩熱線均設多語言翻譯。(陳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