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海外中國留學生婚戀問題引關注 需走出“小圈子”

2015年05月27日 15:37   來源:中國教育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近年來,海外中國留學生因婚戀問題引起的糾葛屢屢引發(fā)關注。其中,最典型的案例發(fā)生在2013年,中國籍留學生次永飛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將前女友刺死?;閼賳栴}考驗的是人性和情商,因此我們在傷痛之余,亦深入反思:留學生婚戀該如何引導?本版就此邀請學者撰寫文章,以期為準留學生們提供理性的婚戀指導。同時,亦歡迎相關讀者就留學婚戀問題來稿。

 ——編者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在常人看來似乎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兒。然而,對于在海外留學的適齡青年學子而言,卻顯得如此困難和觸不可及。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xiāng),他們一邊要應付比國內繁重數倍的學業(yè)和科研任務,一邊還要艱難地尋找不知身在何方的另一半。盡管現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已經非常發(fā)達,可還有很多青年學子在面臨婚戀這個話題時顯得無助與手足無措。

  據教育部統(tǒng)計,2014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45.98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13萬人,單位公派1.55萬人,自費留學42.30萬人。如果在百度網站輸入“海外留學相親”關鍵詞進行搜索的話,會發(fā)現留學生、海歸交友難、婚戀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許多知名相親網站都推出了“海外留學相親專區(qū)”,其中不乏海外名校畢業(yè)、博士等閃耀著光環(huán)的簡歷。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發(fā)蒼蒼的父母替兒女相親的場面在令人感動的同時也平添了無奈與思考。這一切都闡釋著,對于正在海外留學的廣大中國學生這個群體,特別是準備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婚戀這件事,還真不是小事。

  “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

  “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边@看似網絡上對于在校園內苦讀的研究生群體戲謔式的調侃,其實更是很多海外中國留學生,尤其是女生的真實寫照。

  目前,整體而言,出國留學的女生要比男生多一些。韓國教育部及教育開發(fā)院提供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目前在韓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中,性別比例基本上為45%(男):55%(女),尤其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的一些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女生的比例更高,甚至達到了70%左右。這個特殊群體很大一個共性特征是未婚、單身。某知名媒體海外留學生感情生活調查結果顯示,在廣大海外留學生中,只有31.7%(調查時結果)的留學生有男(女)朋友,而且有近16%的留學生處于異地戀狀態(tài)。

  筆者在韓國留學和工作期間,曾專門針對中國留學生做過一個在線網絡調查,情況更為嚴峻。調查顯示,在韓國的近七萬名中國留學生群體中,結婚成家的比例不超過7%,大多處于未婚、單身狀態(tài),其余的要么干脆無男(女)朋友,要么男(女)朋友在國內,要么在國外遇到看得順眼的就先將就著。更令人深思的是,有些留學生甚至30多歲還從未談過戀愛,根本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更別提正確合理地處理婚戀問題。

  整體上說,正在海外留學的廣大中國學生這個群體的感情狀態(tài)處于一種“供給充足、需求旺盛”的態(tài)勢,在這種供需兩旺的情況下,如果按照市場資源配置原理,海外中國留學生找到合適的伴侶應該不會很困難,可是,正如筆者經常在博士聯誼會交流群里聽到學者朋友們所言的那樣,“人員圈子小、互動接觸少、信息不對稱、狀態(tài)不穩(wěn)定、學業(yè)壓力重、顧及因素多”等主客觀因素的存在,阻礙了海外學人順利找到另一半。

  喝洋墨水、留洋、留學生、海外名校博士、海外學人學者,這些聽起來很令人羨慕的詞兒,在終身大事這道現實的門檻面前,不少人蔫兒了下來。再華麗的身份符號,也絲毫于事無補,統(tǒng)統(tǒng)悲催地敗給了婚戀這檔子事兒。

  婚戀壓力,源自父母和親友

  韓國留學和工作期間,筆者結交了首爾國立大學一位好哥們兒,他在來韓國留學之前曾經有個女友。兩人感情甚好,然而交往認識一年之后,他自己就遇到了被單位派出留學的情況。和時任女友兩人難舍難分,來到國外以后,經常打電話聯系,可是異地戀很難經受住時間和空間的考驗,交往兩年半后的一天,因為異地戀的緣故,在火山爆發(fā)似的一頓無名發(fā)火之后,兩人和平地提出了分手。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他深沉而痛苦地告訴我,“兄弟,記住哥的話,千萬不要異地戀,不然你會死得很慘?!闭f這話時,這位剛強的山東大漢早已哽咽得話不成聲。

  后來,陸陸續(xù)續(xù)有很多熱心人,也包括我在內都曾經張羅為這位哥們兒介紹女友,但是他總感覺著自己還沒安定下來,將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在感情這方面也就一直處于斷檔狀態(tài)。也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和來自各界的壓力,最多的就是,“這人眼光太高,太挑剔”。然而,筆者認為,如果這時候他開始一段新的感情的話,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就筆者自己的切身體會而言,海外大齡留學生的婚戀壓力,主要源自父母和親友。隨著父母雙親的年齡日趨增高,對于子女的婚事尤其費心和掛念。記得當時筆者每次打電話給家里,很多時候的主題都不由自主地被父母引到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媽媽總會著急地問我:“有沒有女朋友,找沒找到合適的,究竟要找什么樣的,我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等到你成家???”剛開始,心里會抱怨媽媽的嘮叨,可慢慢地,筆者也理解了父母把子女成家立業(yè)當做他們人生一部分任務的心態(tài)。他們會認為,孩子還沒成家,沒結婚生子,就意味著自己的事情還沒張羅完。

  相親節(jié)目,過度消費的無奈

  客觀而言,青年學子在國外留學是一條別人看上去光鮮無比,其實充滿荊棘與艱辛的道路。暫且撇開飲食、住宿、氣候、語言、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不適應不說,最難排解的可能還是夜深人靜時那種孤單、落寞、寂寥的無助感。

  其中,既有對國內父母親友的綿綿思念,更有對未來的徘徊、彷徨、躊躇以及不安,更不用提那充滿朝氣和活力的身體以及旺盛的荷爾蒙等。這些來自心理和生理層面上的壓力,無疑都推動著年輕學子想要找個可以談天說地、談古論今的人聊聊天,找個心儀的異性牽手江邊散步,共同享受春花秋月、冬雪飄飄的浪漫。

  因此,近年來,為了解決海外學子的“終身大事”,國內各種電視相親節(jié)目、專業(yè)相親網站,甚至是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海外高校學聯也都紛紛行動起來,舉辦各種形式的“鵲橋會”、“非誠(成)勿擾”、“牽手一生”、“千里一線牽”、“佳人有約”等聯誼相親節(jié)目,如雨后竹筍一樣冒了出來,甚至在留學生人數比較集中的北美等地海外專場等也都開得紅紅火火,可謂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給莘莘學子的海外留學生活增添了不少亮麗色彩。然而,這些節(jié)目在賺足了人氣和口袋,消費了海外學人學者對浪漫愛情和忠貞婚姻的追求的同時,究竟給留學生群體帶來了什么,值得我們思考。

  據一個參加過國內某省衛(wèi)視相親節(jié)目的同學說,國內的相親婚戀節(jié)目完全就是商業(yè)化運作,嘉賓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編導事先安排好的,就像抹了一層厚厚的胭脂,根本看不到真實的面目。也許這樣的節(jié)目出發(fā)點是好的,為解決大都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導致的“剩男剩女”群體的婚戀難題,一定程度上采取適當的商業(yè)化運作也無可厚非。然而,如果這些節(jié)目組過度地消費那些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來這里尋找人生伴侶的海外留學生對于美好愛情及人生的追求和憧憬,就顯得太缺乏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了。

  走出圈子,去了解身邊的人

  因此,在看清楚了這些所謂的婚戀相親節(jié)目的內幕之后,在許多國家,一群又一群熱心的年輕海外學人學者自發(fā)組織起來,在學校的禮堂甚至階梯教室、露天劇場組織屬于他們自己的相親節(jié)目舞臺,發(fā)動身邊的單身男女參加、免費提供交友信息。無論是成本上還是個人信息的可信度上,也無論是雙方的家庭情況或者個人性格興趣愛好等,這種形式都要真實靠譜得多。

  這些節(jié)目的初衷也很好,雙方如果覺得合適般配可以牽手成功,甚至走向婚姻殿堂,也可以經過一段深入考驗成為海外學習生活的好朋友,順其自然是這些活動不變的信條。

  作為一個在國外學習生活多年的老留學生,筆者深知海外留學生內心的辛酸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幸福愛情的那種熾熱情懷。因此,在這里筆者也建議和呼吁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們,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要多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多參與學?;蛘咧袊v外領、使館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只有在參與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機會、有可能遇到自己心儀的人,才能夠深層次地了解對方了解身邊的人,也才可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真實而美好的愛情。(作者:張雷生,系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師、韓國延世大學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郁菁】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