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賭場鬧烏龍 華裔女子莫名遭追債一場虛驚
中國僑網(wǎng)7月22日電 據(jù)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家住紐約布魯克林的王女士月前突然收到一封由紐約州國王縣(Kings County)最高法院寄來的傳召書。英文水平不佳的她隱約讀懂該傳召書,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某家賭場向她提起訴訟,指其欠下賭場債款6000多元(美元,下同),并傳召其出席庭審。
從未踏足過賭場的王女士對于判決書中欠債一事頓感莫名其妙。由于她又正處于綠卡申請過程,生怕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響綠卡審批過程,王女士隨即在朋友介紹下,到一律師樓咨詢案件。律師樓稱王女士此事可能涉及身分盜用。王女士聽后驚慌失措,二話不說應(yīng)律師樓要求付了700元律師費,讓律師接手案件。
隨著庭審日期將至,律師樓要求王女士再交付3000元的出庭費,才會派律師出庭。王女士覺得費用太高昂,實在難以負擔(dān),于是前往華埠紐約中華公所求助。
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了解情況后,讓秘書譚煥瑜協(xié)助王女士查清案件。譚煥瑜遂根據(jù)判決書上所示的信息,致電賭場方的代表律師。
經(jīng)過雙方對照手上個人資料,賭場代表律師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名字一模一樣,王女士與賭場所聲稱的“欠債者”,無論是出生日期還是工卡號碼以及其他描述都完全不符。見狀,賭場方代表律師承認(rèn),是賭場方面弄錯了信息,并承諾會立即撤掉案件。就這樣,不費一分一毫,王女士的案件就輕而易舉地被解決了。
由于案件經(jīng)已解決,王女士要求律師樓退還了其之前交付的700元。
事后,譚煥瑜表示,不少新移民收到法庭信函,往往就會十分緊張,亂了陣腳,有時甚至為此花費高昂的費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對于如王女士般的案件,既然當(dāng)事人肯定自己無到過賭場,亦無可能欠債,那么就有可能是對方某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其實只需打通電話,澄清核對真相即可,無需將事情復(fù)雜化,亦免花費不必要的費用。(邱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