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文節(jié)目:亞裔精英警惕遭“捧殺” 助族裔發(fā)聲
中國僑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早已是社會頑疾,但近期,亞裔卻在種族之爭中頻頻“躺槍”。《紐約時報》的一篇名為“美國亞裔優(yōu)勢”的專欄便是一例。以下是美國中文電視脫口秀節(jié)目《開口不凡》做出的點評:
咱華人最近成了“香餑餑”,先是一個娶了中國太太的英國高官,號召英國人要“像中國人一樣努力工作”。再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Nick Kristof發(fā)表一篇大作,名為“美國亞裔的優(yōu)勢”,講到亞裔學歷高、收入高,這樣的成功來源于他們自身的努力、穩(wěn)固的家庭和對教育的投入。
咱們先看看這篇專欄怎么來的?這位專欄作家早先寫了一系列文章叫《白人就是不明白》,講的是美國非裔受到的歧視深深扎根于社會結構和無意識的歧視之中,遭到保守派抨擊,說哪有什么歧視,非裔落后是因為自己好吃懶做。你看亞裔肯努力,就在美國獲得了成功。所以呢,作者用這篇文章反駁,說亞裔成功是因為一二三,并非不存在歧視,非裔落后的因素極其復雜。
這篇文章一看就是白人寫的,更證實了作者自己所說的“白人就是不明白”。在黑白兩方交火中,亞裔再次躺槍。我想問,亞裔真的成功嗎?首先,亞裔非常多元化,東亞、南亞、太平洋小島嶼都算亞裔,經濟水平也非常兩極。盡管亞裔家庭收入中位數高于白人,但亞裔貧困率也遠高于白人。盡管有超過半數的華人有大學以上學歷,但還有19%的華人連高中文憑都沒有。簡單概化亞裔,只會讓亞裔中的弱勢群體更加隱形、更被邊緣化。
其次,什么叫成功?亞裔占美國人口的6%,但500強企業(yè)中只有11家企業(yè)的CEO是亞裔,這其中只有一個是華人。美國這一屆國會435名眾議員中只有3個半是華裔。亞裔的所謂成功頂多是個人經濟上的成功,對整個族群的社會地位、政治影響力貢獻太小。
第三,這篇文章再次加深了亞裔就是悶頭苦干的書呆子,這個“模范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卻忽視了亞裔所受到的歧視。皮尤中心的調查顯示,白人對亞裔的隱性歧視超過對非裔。
中國有個詞叫“捧殺”,就是說把一個人捧上了天,接下來就好辦了,這個人就會得意洋洋、不思進取,最終墮落。類似《紐約時報》這篇專欄的說辭,很容易讓亞裔中獲得了經濟成功的那批佼佼者更加飄飄然,認為自己的成功全是靠個人奮斗,和社區(qū)無關,進而和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亞裔更加脫節(jié)。而實際上,最能幫助到亞裔弱勢群體的、為他們發(fā)聲的正是這批精英。
猶太人百年來在美國逆流而上,飽受歧視,直到爭取到了政治影響力,才真正作為一個群體獲得尊重。一些亞裔或許可以為“模范少數族裔”而沾沾自喜,但就像一部“排華法案”可以改變一代美國華人的命運一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