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淪為“替罪羔羊” 華人示威反歧視和雙重標準
2014年11月20日晚,加入紐約市警察局還不到一年的梁彼得和他的搭檔進入布魯克林區(qū)一棟公租房內(nèi)進行安全巡邏。受到驚嚇后,梁彼得在燈光全無情況下慌亂中開了一槍,子彈從一面水泥墻反彈,正好擊中非裔青年格利的胸部,致其喪命。今年2月11日,紐約布魯克林法院的一個大陪審團做出裁決,梁彼得過失殺人罪、瀆職罪、攻擊罪、魯莽威脅他人罪和刑事疏忽罪五項罪名全部成立,他最高面臨15年的刑期。消息一出,震驚華人社會,華人群體認為梁彼得受到不公判決。
英國廣播公司20日稱,有聲援梁彼得的美國華人表示,過去十多年紐約市警察執(zhí)行公務時共導致170多人死亡,而只有一名警察被定罪。梁案的發(fā)生正值美國“警民情緒趨于對立、多地警察導致非裔青年死亡卻未被起訴之時”,因此梁彼得被定罪“有政治原因”。
警民沖突確實是美國眼下的一個熱點話題,像比較有代表性的弗格森黑人青年遭白人警察槍殺案、紐約白人警察鎖喉致黑人小販死亡案等,均以涉案警察無罪告終。這些案例加劇了黑人社區(qū)與白人警察的矛盾,甚至引起騷亂。據(jù)美國中文網(wǎng)報道,20日在紐約集會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20多名非裔抗議者,手舉“讓殺手警察坐牢”等標語,與華裔抗議者現(xiàn)場對峙,要求給梁彼得最高刑期。
一些華人強調(diào),聲援梁彼得并不是認為他沒有過失,而是反對歧視和雙重標準。有的城市集會請來當?shù)睾谌祟I(lǐng)袖站臺發(fā)言,少數(shù)華人示威者還舉著死去的黑人青年格利的像。前紐約市華裔主計長劉醇逸表示,梁彼得被定罪是150年來華人在美國受歧視歷史的繼續(xù),“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理解非洲裔兄弟姐妹對所有殺害事件感到深深不公的同時,我們亞裔美國人也同樣感到深深的不公!”
“今日不發(fā)聲,明日無人聽!”這是紐約集會上有人打出的標語之一?!董h(huán)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明顯感受到,這次集會示威之所以得到迅速而廣泛的響應,是因為這起案件在華人社會中引發(fā)擔憂,人們擔心如果不站出來,華人的利益就不會受到重視,以后還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示威既是為了自身,也是為了維護下一代人的權(quán)利。“美國之音”援引新亞裔領(lǐng)袖組織執(zhí)行主任李忠剛的話說,梁彼得案顯示1882年排華法案的陰影仍沒散去,亞裔美國人雖然努力工作,卻面對玻璃天花板,他們由于政治地位太弱而仍被不公平、不公正對待。
鐘家鈺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華人在美國長期沉默寡言,被人忽視,甚至是歧視,雖然平均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但是政治上能量很少,這次活動展示出團結(jié)就是力量。華人在美國不僅有一個梁警官,還有別的警察,還有更多各行各業(yè)的人,還有教授、科學家,有的可能被認為是間諜。如果美國大環(huán)境是忽視或歧視華人的話,對華人是不利的?!拔覀冃枰淖冞@個大環(huán)境,需要華人站出來說話,為自己的利益抗爭?!?/p>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件事可能會喚起更多華人的政治熱情以及參政議政的浪潮。現(xiàn)在華人越來越多參與到了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比如有華人議員的誕生等。這次事件有可能成為推動華人社會在美國政治崛起的一次契機,它可能讓更多華人開始認識到應該用合理、合法、正當?shù)恼涡螒B(tài)、政治活動方式表達訴求,主張自己權(quán)利,以此對抗美國社會不合理的對待?!经h(huán)球時報駐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殷淼 孫衛(wèi)赤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吳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