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賺錢,華文報燒錢” 希臘華商傾心辦華媒

愛琴海邊的希臘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是歐洲哲學的發(fā)源地,這里曾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大哲學家。2005年,中國商人吳海龍在這里辦起了一份名為《中希時報》的華文報紙,用綿薄之力,在西方世界傳播東方文化。

華商辦華媒
吳海龍,希臘華商,來自浙江青田。雅典“中國城”的商戶叫他“吳老板”,《中希時報》的同仁叫他“吳社長”?!吨邢r報》社在“中國城”樓上,11年來,吳海龍早已習慣一棟樓里不同的稱謂。
2001年,吳海龍剛剛踏上愛琴海邊傳說中的希臘時,雅典華僑華人還不多,吳海龍做自己擅長的國際貿易,并在2005年開辦了希臘“中國城”。雅典市中心的“中國城”定位于中國商品批發(fā)市場,主要由中國商戶經營服裝、鞋帽、箱包、飾品、百貨、建材等,商戶主要來自中國浙江、福建。產品除了銷售至希臘全境外,還吸引了塞浦路斯、阿爾巴尼亞、馬其頓等國家的小商販來采購。

與此同時,吳海龍忽然發(fā)現身邊的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多起來,華僑華人在雅典開了中餐館、辦了旅行社,甚至有些“華二代”孩子都到雅典當地學校上學了。吳海龍決定創(chuàng)辦希臘第一分華文報紙,2005年1月1日,雙周刊《中希時報》誕生,第一期發(fā)行了3000份。
新媒體報道
《中希時報》創(chuàng)辦以來,見證了中希關系的發(fā)展,旅希華僑華人力量的壯大。先后參與并報道了2008年北京奧運圣火采集儀式和2011年在希臘克里特島支援幫助中國從利比亞撤離中方人員。
“中國城賺錢,華文報燒錢”,這是吳海龍無奈的總結。但對于這份報紙,吳海龍是有感情的。他說:“華商辦報紙是肯定不賺錢,但就想在希臘華僑華人中傳遞中國信息,傳播中華文化?!碑敾ヂ?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鋪天蓋地般襲來時,頭腦靈活的“吳老板”意識到,《中希時報》不能單單是一份報紙了,希臘中文門戶網站“希中網”上線,為希臘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提供中文的新聞信息,希中網還開發(fā)了微博、微信等。
登陸希中網,網友除了可以了解全面的希臘新聞外,還可以找到希臘的旅游信息。初來乍到的留學生或中國游客幾乎可以在希中網上找到一切需要的信息。因為,希中網專門設置了“生活在希臘”的欄目,租方、買車、找工作、辦簽證、學希臘語等生活信息的小廣告一條接一條。
多語言傳播
眾所周知,2009年10月,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規(guī)定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吳海龍的“中國城”,很多商戶退租關門歇業(yè),報紙的訂閱量也隨之大幅下滑,發(fā)行量固定在2000份。
危機尚未過去,報紙有了轉機。2015年8月,創(chuàng)辦10年的《中希時報》在原有中文版面基礎上推出全新的希臘文版,向希臘主流社會免費贈閱,讓希臘讀者看到全方位多視角客觀的中國新聞,向希臘主流社會展示不斷變化的中國。
《中希時報》希臘語版面每星期出版8版,關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新聞。此外,還有會選登中希兩國交往活動以及旅游、教育等新聞,向希臘主流社會傳播最直接的中國好聲音。中國駐希臘大使鄒肖力發(fā)來賀信,希望《中希時報》不負眾望,真正成為中希之間一座友誼、團結、合作的橋梁。(王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