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畢業(yè)生:考大學這條道路上誰都不好混

中國的高三學生要面對“最關鍵的戰(zhàn)役”——高考,于是,他們從高二暑假就開始磨刀霍霍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補課,摸底考試,試卷講評,再到月考,期中,期末,一模二模,一個都不能少。
美國的中學教育是4年,畢業(yè)年級用中文說叫“高四”,這個年級就是好萊塢青春電影中上鏡率最高的senior?!斑@是一群精力如打了腎上腺素一般的群體,每天在學校的樂趣除了上課就是‘欺負’低年級學生和開一些‘低劣的玩笑’?!边@是我校教導主任丹(Dean)的評價。
對于這群即將離開高中踏入大學門檻的年輕人而言,“紀律”這種東西一文不值,他們要做的就是挑戰(zhàn)傳統(tǒng),釋放荷爾蒙。高三的時候,我全程圍觀了高四學長們在上完高中的最后一節(jié)課后,半裸著從校園各個角落呼嘯而過的場景。有極端者甚至豪放地將上衣剪碎,不知從哪里變出來一根竿子,將裂成碎片的上衣綁在上面,做成一面非主流的旗子,在裸奔大隊中瘋狂揮舞。
那天,丹察覺到校園內的喧鬧馬上趕來,但面對呼聲甚高的裸奔大軍也只能苦笑一番。耳尖的我聽到他嘟噥了一句:“唉,雖然還是很奇葩,但至少比去年好點。”
雖然聽上去熱鬧,但美國高中畢業(yè)生的日子并不好過。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學校增加了free period(空閑課),并美名其曰,你可以在不違反校規(guī)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大多數(shù)學生都利用這段時間全身心地準備大學的申請。
在申請大學這種不容有失的大事上,空閑課為他們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作為畢業(yè)年級,美國的高四學生和中國的高三學生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那就是考大學。在中國達成目標的手段不能算簡單,畢竟高考的難度擺在那里;我們姑且用“單純”這個詞來形容,畢竟“準備考試”這項任務目標非常明確:拿高分。
而對大洋彼岸的畢業(yè)生們來說,同樣是考大學,他們的任務目標就比較復雜了,包括寫個人陳述,寫簡歷,在網(wǎng)上填寫申請表,準備面試,整理自己的經(jīng)歷和標準化考試的分數(shù),同時上半學年的課程還要做到成績出色。對于在競技體育中天賦異稟的同志們來說,目標就是刻苦訓練,帶隊沖擊好成績,爭取奪個州級比賽名次來吸引球探的關注,有著優(yōu)良體育傳統(tǒng)的名校就會向他們拋出橄欖枝。
所以在空閑課期間,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高四學生對著電腦屏幕絞盡腦汁地思索個人陳述;11月,在學校咨詢官的辦公室里,總能見到排隊等待建議的畢業(yè)生和家長;賽季期間經(jīng)常能看到寒冷的冬夜中有學長在橄欖球場上頂著照明燈揮汗如雨,其努力程度和挑燈夜戰(zhàn)的高三同志們一樣,都讓我肅然起敬。
總而言之,在美國作為應屆畢業(yè)生有不少“特權”,也有不少出風頭的機會,但同時,他們要應付的壓力也非平常人所能領會,對于那些志在常春藤或是體育名校的畢業(yè)生們來說尤其如此。
一句話:在美國上學并不意味著輕松,在考大學這條道路上,誰都不好混!(汪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