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為適應美國大學課堂 要培養(yǎng)獨立和探究能力
說到學習,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教育方式,注重學生獨立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里獨立的學習方式包括幾個方面:有強烈的好奇心并善于思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學習中有自己的規(guī)劃;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充分高效地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
除了思維和思考方式,課堂學習需要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美國,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因為積極思考并尋求答案的過程遠比正確答案本身重要得多。學生平時接受的訓練是要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新鮮事物保有積極的好奇心,對不懂的事情進行質(zhì)疑和思考,從而激發(fā)自己的求知欲。
特別是,面對不懂的事情,學生要積極厘清頭腦中的疑問,收集豐富的資料,解決自己心中的為什么(Why)。然而,這種疑問式教育,在過去的中國課堂上容易被忽略,而且學生也沒有太大的自由思考和探索的空間。習慣于一直等待老師給予正確答案的做法,在美國課堂上是行不通的。
除了思維和思考方式,美國大學課堂學習需要有效的學習方法。在美國大學課堂上,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人。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學校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為每個個體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此,學生本人要有自己的學業(yè)規(guī)劃。
美國高校每學期的選課都充分尊重個人意愿。除了滿足院系或者學校必修課的要求外,選修課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在學期開學后的一個月內(nèi),學生可以自由地選課或者加課,只要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課業(yè)量范圍內(nèi)就可以。選課的主要依據(jù)除了興趣愛好之外,就是自己長期的學業(yè)規(guī)劃和專業(yè)發(fā)展。有些課程或許有難度,但是對于專業(yè)的長期發(fā)展有益處,這就要求學生在選課時有自覺性和自律性,為長期專業(yè)發(fā)展做打算。
美國大學課業(yè)負擔并不少,要敢于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獻計獻策
除了選課,在美國,聽課、完成作業(yè)、考試測評、小組合作等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在美國課堂上,教師通常是以問題貫穿整節(jié)課,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幻燈片(PPT)或者板書只起到輔助功能。整個課程結(jié)束后,學生的收獲是在過程中生成的。那么,學生如何應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呢?這就需要在上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要對基本概念和基礎原理有個認識,在有了一定背景知識和初步思考后才可以走進課堂。如果沒有任何課前準備,課堂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美國課堂還注重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也就是各抒己見,但需要有足夠充分的理由或者支撐材料。這種討論的前提是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獨立思考。通常而言,美國教師不會就一個問題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剛出國的時候?qū)@種教學方式很不適應,好像沒有標準答案就感覺心里沒底。事實上,一堂好課的標準往往是能對思維有所觸動或者啟發(fā),而這也是中國學生在出國前應該做好心理準備的。
關于作業(yè),一些媒體會說國內(nèi)教育給學生的負擔太重了,作業(yè)太多了。其實,美國大學課業(yè)負擔一點也不少。一般來說,作業(yè)都是開放性的題目,往往是對于一種現(xiàn)象或者事實的思考。例如,首先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弄清楚了問題之后再看問題如何解決,而且解決的途徑一定要是可行且符合邏輯的。這些都需要學生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用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一種類型的作業(yè)是根據(jù)一個主題撰寫一篇研究型論文,在論文中要說明問題產(chǎn)生的背景、明確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問題、問題的社會意義等。這個過程是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思維訓練。對于中國學生而言,這種思維方式應該在出國前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
在國內(nèi),考試通常分為期中和期末兩種,比較關注終結(jié)性評價,這就造成了“平時不怎么學習,考試前突擊”的現(xiàn)象。在美國,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考試測評方式都是過程性的,也就是說,一個學期最后的成績由幾部分構(gòu)成,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相應的比重。一般而言,包括期末測試或者論文、平時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小組合作表現(xiàn)等。因此,在美國課堂,學習一門課程需要始終如一的努力,切不可松懈。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美國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一個挑戰(zhàn)。美國課堂的小組合作,首先要明確小組要完成的任務及每位組員需要完成的任務,為此,最需要清楚的就是學生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要明確小組完成既定任務的進程和時間節(jié)點,一定要按時保質(zhì)保量完成任務。此外,每個組員都需要在小組討論中積極主動地獻計獻策,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任務。對于習慣了被動聽從老師要求的中國學生來說,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
積極向外界尋求幫助,課堂之外的預習與消化切莫忽視
在學業(yè)上遇到困難和顧慮時,中國學生要積極向外界尋求幫助,以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知識本身的疑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授們的辦公時間(Office hour)進行咨詢,并且都是一對一的輔導,這是很好的答疑解惑的機會。同時,關于知識本身之外的選課等問題,可以隨時咨詢學術指導辦公室的專業(yè)教師,或者向本專業(yè)的師兄師姐們咨詢,他們也會提供寶貴的建議。
目前,一些美國高校會為留學生專門設置語言輔導中心,比如寫作指導中心(Writing center)、聽力輔導中心(Listening center)和閱讀指導中心(Reading center)。這些機構(gòu)主要是由英語為母語的、本校英語專業(yè)的在讀博士和碩士生組成,并且免費為留學生提供英語語言方面的指導,包括對留學生所修課程的作業(yè)、論文寫作、課堂展示(Presentation)等進行語言修改和指導,以協(xié)助留學生攻克語言上的難關,取得更好的課堂成績。
課堂之外的學習時間,中國學生也一定不能忽視。在學期之初,每門課的授課教師都會在電子黑板(Blackboard)上公布本門課一學期的課程安排,包括每次課的教學內(nèi)容,課前需要完成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參考書目、修完本門課程需要完成的作業(yè)量以及具體提交作業(yè)的時間點等詳細信息。因此,第一節(jié)課前就要仔細研讀課程安排(Syllabus),對于課程的大致安排和作業(yè)要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每節(jié)課之前,教師安排的閱讀材料和內(nèi)容。為此,一定要在上課之前就對閱讀內(nèi)容的核心思想有整體的把握,并有自己的觀點。
當然,這些只是課前需要做的努力,因為課后功課同樣必不可少。對于研究型作業(yè),要自己確定研究主題,有步驟、有規(guī)劃地完成作業(yè)。美國考試與中國考試大不相同,很少會有教師給出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自己掌握所學知識,而且大部分題目都是應用型的,因此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消化知識點。
總之,美國大學課堂學習需要充分了解美國課堂的特點,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千萬別指望考試之前一段時間的突擊。而且,遇到任何困難,要積極與同伴和老師溝通,向外界尋求幫助。適應了美國課堂學習,要順利完成留學學業(yè),就不再是難事。(胡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