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法國記者眼中的華人“眾生相”:獨特、團結(jié)的群體

2016年10月12日 11:11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本文法語原文作者。(法國《歐洲時報》/作者提供)
本文法語原文作者。(法國《歐洲時報》/作者提供)

  中國僑網(wǎng)10月12日電 據(jù)法國《歐洲時報》編譯報道,2016年夏天,旅法華人張朝林在巴黎北郊遭暴徒搶劫毆打,數(shù)日后不治身亡。9月,憤怒的華人發(fā)起數(shù)萬人大示威。法國主流社會印象中勤勞、沉默的華人群體第一次“高調(diào)”吸引了媒體的注意。《歐洲時報》專欄作家、《十字架報》中國問題專家馬文偉(Dorian Malovic)走訪了不同故鄉(xiāng)、不同職業(yè)、不同境況的華人,描繪出一副“眾生相”。原文摘編如下:

  Didier Hu,法籍華人,來自中國溫州;Grace Ly,法籍華人,來自中國潮州;Wen Jun Pan和Yao Zhou來自中國四川……在這個夏天,這些在巴黎生活的普通人被一系列針對自己族群的攻擊震驚,他們就是被法國人稱為“中國人”的華人社區(qū)。

  為了會見30歲的法籍華人Didier Hu Soulivanh,《十字架報》記者馬文偉在地鐵12號線北段Front populaire站下車,步行幾百米,穿梭過十幾個門口停放貨運卡車的倉庫,來到了Didier位于Aubervilliers的進出口貿(mào)易公司。

  擦肩而過的有很多“中國人”,穿T恤牛仔褲的年輕姑娘,穿短袖襯衣和涼鞋的男子,有些推著嬰兒車匆忙趕路的婦女。我們甚至聽得出他們在講中文:小心!借過!

  “你好!來喝杯咖啡嗎?” Didier說一口完美的法語,他的店鋪里展示著原產(chǎn)法國或西班牙的衣服和化妝品,這些產(chǎn)品都是準備出口的。Didier的兄弟也在店里忙活。

  一個難以“同質(zhì)化”的族群

  這里的環(huán)境有些像中國大陸,也有些像香港。但我們現(xiàn)在身處Aubervilliers,巴黎北郊。就在這里,8月7日,49歲的華人裁縫張朝林遭遇歹徒襲擊。五天之后的8月12日,張朝林不治身亡,華人社區(qū)憤怒了。8月14日,他們在Aubervilliers事發(fā)街區(qū)附近的路上示威;9月4日,數(shù)萬旅法華人在巴黎共和國廣場發(fā)起了“為了所有人的安全”大示威。

  “我不認識張朝林”,Didier Hu Soulivanh說,“但他的死將華人社區(qū)團結(jié)在了一起,在此之前我們實際上并不了解自己的族群?!痹诜▏丝磥恚钤诎屠璧娜A人應(yīng)該是熟識的,經(jīng)常溝通往來、沒有秘密;生活在巴黎的華人應(yīng)該是差不多的一類人,他們有著差不多的外貌,是一個團結(jié)的集體。但現(xiàn)實并非如此。49歲的華人裁縫張朝林被歹徒毆打身亡,旅法華人發(fā)起“為了所有人的安全”大示威,數(shù)萬人參加。

  “我是法國人”,Didier毫不含糊地對我們闡明他對自己的定位?!拔以诜▏錾谶@里長大、受教育?!盌idier的父母來自中國著名的僑鄉(xiāng)溫州,他們家庭的歷史是典型的溫州當代移民史。

  溫州人:獨特、團結(jié)的群體

  溫州人在中國本身就已經(jīng)被認為是個特別的群體:經(jīng)商、掙錢、刻苦、足跡遍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拔覌寢屧?985年偷渡來到法國,我爸第二年到了這里,我也在那一年出生。爸爸在巴黎三區(qū)的紡織廠沒日沒夜地做工,媽媽照管我、做家務(wù)。他們拼命省錢,不出去玩、不去餐館、不理發(fā),從不隨便買東西。那時也真是窮,一分錢掰成兩半花?!?/p>

  溫州人在法國扎根的歷史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溫州人的圈子很團結(jié),他們生活在牢固的老鄉(xiāng)圈里。1970年代末期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批來法國的也是溫州人,他們與20世紀初到巴黎的溫州人重新建立起聯(lián)系,成為法國首都最大的中國人社群。

  笛卡爾主義和中國式迷信

  “對我的父母來說,教育是最重要的。我和兩個兄弟都在巴黎天主教學校Francs-Bourgeois讀書,學了《主禱文》、教義問答。我是佛教徒,但有時也去教堂禱告。后來我們兄弟三人都進了商學院,分別在里爾、波爾多和魯昂。我們是法國人、笛卡爾主義者,但也繼承了父母和祖先的迷信??梢哉f,我們比在中國的中國人更傳統(tǒng)。我的上海老婆有時說我是個老古董?!?/p>

  十五年來,我們在巴黎越來越經(jīng)常地聽到普通話。1980年代起向世界開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有些是游客,還有成千上萬來法國求學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學成留下的人。

  Didier的妻子就是這批中國留學生之一,上海人,21歲時來到法國,先是留學、后來經(jīng)商。她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是在法國的外國人,與Didier的感覺相反。

  我們擁有同樣的文化傳統(tǒng)

  Wen Jun Pan,1981年出生于四川樂山,他的妻子Yao Zhou是四川成都人,比他小8歲,他們在巴黎相遇。這對小夫妻在巴黎14區(qū)開了一家裝潢講究的四川餐館。生意忙碌,他們幾乎整天圍著爐灶和客人轉(zhuǎn),“連回國舉辦婚禮的時間都沒有”。

  到目前為止,兩個年輕人還沒有感覺到針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或者是不安全。 “我們的朋友有的來自中國大陸,有的是生長在法國的華人二代,但我們沒感覺到他們有什么不同,我們的文化根源是一樣的”,Yao Zhou說,“我們希望法國人可以通過我們的餐館了解四川美食。”

  Grace Ly的父母與Wen Jun Pan有著類似的人生軌跡,但那是40年前。他們屬于散居國外的華人,1970年代來到法國,祖籍中國大陸,但是來自老撾、柬埔寨或者越南。

  “仁慈和慷慨”的接待

  “我的父母出生在柬埔寨,他們的祖父母來自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的潮州市”,Grace說。父母來到法國六年之后,她于1975年出生在格勒諾布爾。Grace的父母當年取得了靠柬埔寨政府的獎學金,專程來到法國學習醫(yī)學。

  “事實上,我通過親友們的經(jīng)歷見證了紅色高棉的殘酷。70年代末期開始,我家接待了很多來自東南亞的親友”。1985年,Grace舉家遷到巴黎,繼續(xù)向所有人敞開大門:“我的臥室里睡滿了人,那段歷史太令人悲傷了……我姨媽失去了八個孩子?!?/p>

  在餐館、商鋪、洗衣店……Grace的父母日以繼夜地工作,這樣才能掙出足夠的錢來幫助、接待遠赴重洋來投奔的親友。“今天,每當我看到街上的難民,我就對自己說當年法國對我們(東南亞難民)非常仁慈和慷慨”,Grace感慨道。她還記得小時候在學校,因為與眾不同的丹鳳眼和亞洲面孔被法國同學嘲笑。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Grace坦然地說:“我是法國人,但成長于兩個世界之間,這也沒什么特別的。”

  對中國的模糊印象

  許多華二代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比如Didier的家庭,他的父母“盡量少做顯示自己中國身份的事情”,低調(diào)謹慎是最重要的。但是如今這些年輕人,盡管說著法語,卻很為自己的中國血統(tǒng)驕傲,并喜歡與中國人交往。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如今巴黎街頭常常會見到華人游客的面孔,他們也是重要的旅游消費推動力。

  “我們可以用法語表達自己的想法”,Didier附和Grace的話,“就像現(xiàn)在,接受法國記者的采訪,跟您說我們是誰,讓你們更了解我們?!彼麄円矔龅桨炎约夯煜谥袊说那闆r,這時候他們會強調(diào)自己“法國華裔”的獨特身份。

  “我的‘法國’元素并不比你少”,Grace對采訪她的法國記者說,“我深深地希望法國可以接納一個多元文化的國民構(gòu)成,并最終包容我們?!卑屠璧貐^(qū)華人的主要聚居地在北郊的Aubervilliers、美麗城Belleville,和13區(qū)Choisy附近。

  旅法華人移民史

  法國禁止按照種族歸類統(tǒng)計人口,因此我們很難估計法國有多少華人或華裔?!妒旨軋蟆氛J為數(shù)據(jù)大概在60-70萬間,其中大半是在大巴黎。另外還有5萬左右來自中國大陸、沒有身份的非法移民。

  第一次移民潮:1916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法兩國在中國共招募華工14萬人左右,他們中的幸存者基本都回國了,留下的3000多人中有部分溫州人。與此差不多同時,希望躲避戰(zhàn)亂、到異鄉(xiāng)討生活的溫州人攜帶著名的青田石雕和手工皮件,從中國東北滿洲里出境,沿陸路販賣、打工來到法蘭西。

  第二次移民潮:1975-1985年,這十年間法國接納了15萬名來自柬埔寨和越南的難民,他們中很多是祖籍潮州的華裔。與此同時,溫州人也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際踏出國門,并與20世紀初留在法國的溫州人聯(lián)絡(luò)上。

  第三次移民潮:1990-2010年,中國與國外的交流更加頻繁,在這個階段來到法國的大陸人很多來自東北三省。

  2002年,中國和法國簽署了高等教育學位和文憑互認行政協(xié)議,現(xiàn)在有大概3萬名中國留學生在法國深造。(李婧詝)

【編輯:梁異】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