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州小鎮(zhèn)樹立美東首座鐵路華工紀念墓碑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19世紀后期,美國國內掀起的排華浪潮在美國華裔移民史劃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在美國東部新澤西州東北角、距離紐約僅40分鐘車程的小鎮(zhèn)貝爾維爾(Belleville)在那時成為被迫從美西向美東遷移的首批華工安居的避風港,這個小鎮(zhèn)更為后來孕育并發(fā)展出美東最大的華裔小區(qū)——紐瓦克及紐約華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0月22日,當時對接納華人起到重要作用的貝爾維爾荷蘭修正教堂舉辦墓碑紀念儀式,向146年前來到小鎮(zhèn)的華裔移民及他們的貢獻致敬,也希望讓埋在教堂地下室因多種原因無法魂歸故里的逝者們安息。
美東首座鐵路華工墓碑落成
貝爾維爾位于曼哈頓西側約18英里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zhèn)在2015年走入許多華人的視線是源于一個歷史發(fā)現。貝爾維爾貝歷史學會會長佩羅內在2年前參與一次歷史講座時,偶然間得知貝爾維爾極有可能是美國首批華工在美東安居的地方。這令他驚覺埋藏在貝爾維爾荷蘭修正教堂地下室的多具華人的遺骨可能是首批赴美華工的遺骨。
佩羅內說:“我們學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負責修繕荷蘭歸正教堂,我們很早就知道地下室埋藏有愛爾蘭人、華人等移民的遺骸,但直到2年前才知道這居然是第一批赴美華工的尸骨?!币恢币詠恚烫门c地下室下埋葬的尸骸都相安無事。然而,隨著教堂的衰落以及教會人數減少,設施逐漸破敗,最后于1999年左右終被廢棄。
牧師麥克于2009年重新購買下教堂,將其變?yōu)榛浇探烫茫⒅中蘅樖且?。然而?012年的颶風“桑迪”再次給這個古老的教堂沉重一擊,大水浸透了地下室,令許多原本被完好埋藏的骨骸裸露出來,與泥沙混在一起。由于教堂屬于國家歷史名勝古跡,不能隨便施工,令麥克原本希望將尸骸挖出重新安置的工程一再擱置。
而佩羅內2年前的發(fā)現令他們重新看到希望,佩羅內隨后立刻聯系中國駐紐約領事館,希望能讓這些華工魂歸故里。然而由于美國法律規(guī)定、地下室也埋藏著獨立戰(zhàn)爭戰(zhàn)士遺骨等種種原因,佩羅內與麥克最后決定只能將這些骨骸再次就地掩埋,另在教堂外的墓地為這些華工樹立一塊墓碑,象征性地紀念他們?yōu)槊绹l(fā)展所作的貢獻。
在10月22日的墓碑揭幕儀式上,來自新州近百名小區(qū)人士及貝爾維爾居民均參與這次活動,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領事朱家耀、領事王麗玉與貝爾維爾副市長Vincent A. Cozzarelli、上海市地方志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生鍵紅也出席并向逝者獻花。在蒙蒙細雨下,在場者先后合唱中國及美國國歌,場面莊嚴肅穆。佩羅內表示,這座墓碑是美東首座紀念鐵路華工的墓碑。他隨后將兩抔教堂地下室塵土以及首位在貝爾維爾去世的中國人的埋葬處的塵土裝入罐中,埋在墓碑前,以示哀思。
貝爾維爾的中國人
佩羅內談起華人如何與貝爾維爾結緣時介紹說,1869年,在第一條橫貫美國東西兩岸、3000多公里的“太平洋鐵路”建成通車后,參與建設的許多華工因失去工作以及周圍日益漸長的排華情緒而開始向東遷移。1870年9月初,68名華工(全部為男人和男孩)離開舊金山,于當月20日抵達貝爾維爾,迅速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并在此建立美東第一個華人小區(qū)。
8周后,一位名叫阿靈(Ah Ling,音譯)的28歲的中國年輕人因病過世,貝爾維爾約200名居民參加的他的葬禮,這幾乎是當時全鎮(zhèn)人數的1/10,引起了《紐約時報》的關注并加以報道。1871年1月,貝爾維爾的華人們進行了第一次中國農歷新年慶?;顒?,同年9月22日,貝爾維爾三家教堂合開了首間中文學校。最后,在貝爾維爾的中國人達到300人,約占全鎮(zhèn)人數的1/10,許多人也在鎮(zhèn)上結婚生子。1882年,32戶華人家庭加入了荷蘭歸正教堂。1870年至1887年間,大部分華人逐漸遷至3英里外的紐瓦克并在那里形成了持續(xù)了一百年的大型華人小區(qū),而在此期間于貝爾維爾去世的華人教會成員則被埋在教堂地下墓穴,這也就是佩羅內所說的首批華工遺骨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