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密支那最后一位中國遠征軍的晚年生活
中新社密支那11月13日電 題:密支那最后一位中國遠征軍的晚年生活
中新社記者 張丹
雨季剛過,緬甸密支那的清晨清冷露重。94歲的李光鈿穿著薄棉衣,緩緩地走回家中。每天早晚步行3公里,已成為他的習慣,風雨無阻。
淡青色的兩層小樓貼著燙金的對聯(lián),一樓簡潔樸素的客廳里,李光鈿與兒孫共用著早餐,幸福安逸,只有墻上懸掛的勛章錦旗和李光鈿腦后的傷疤,昭示著他血火交融的過去。
李光鈿的老家在距離密支那1000多公里的中國云南省宣威市,在他記憶中,那是個人口眾多的城市。二戰(zhàn)期間,日本軍隊全面入侵中國的消息傳到宣威,初中剛畢業(yè)的他與同學相約參軍。不久后成為國民黨71軍28師83團2營82炮排排長。那一年,他17歲。
1944年遠征軍大反攻時,李光鈿不幸負傷,后留在龍陵黃草壩軍部,日本投降后又輾轉(zhuǎn)緬甸,解甲歸田。異鄉(xiāng)生活甚是艱難,他靠幫人修橋、挖玉石營生,在當?shù)亟Y(jié)婚生子。
70余年彈指而過,現(xiàn)在的李光鈿清瘦硬朗,淡然安詳。吃素、走路、看戰(zhàn)爭片都是他的愛好。與家人共處則是他最大的幸福,四個兒女都已有各自的事業(yè),其中三個女兒定居臺灣,長子一家與他共同生活。
孫輩們也已長大成人。李發(fā)能是李光鈿最小也最為寵愛的孫子,從小聽爺爺抗日故事長大的他已滿20歲,客廳的壁柜里擺滿了他獲得的各種籃球獎杯,最引以為傲的是全緬籃球比賽的MVP。
“爺爺很希望我在籃球方面發(fā)展得更好?!边@個上身穿著籃球背心,下身圍著籠基(緬甸服飾)的大男孩告訴記者,李光鈿有個多年未變的心愿——重回故土。
李光鈿說,70年來,曾回故鄉(xiāng)三次。第一次是1990年,和老伴偷偷回去,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份,不想老伴突然病故,他只能帶著老伴的骨灰凄然回緬;第二次是2009年,在一群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回宣威老家待了8天,但過程阻礙頗多;第三次是2015年,受邀回國探親,一路坦途。
回鄉(xiāng)的路越來越順,可老人的年紀已不容長途勞頓。李光鈿說,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中國政府曾邀他到北京參加紀念活動,但鑒于身體狀況未能成行?!翱晌倚睦镎嫦肴プ咭晦D(zhuǎn)吶!”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留緬中國遠征軍高達3000多人,但如今在世的已寥寥無幾。李光鈿是密支那地區(qū)唯一一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