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首訪武漢暢談民生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先生正式辭去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wù),不久便接到了副總統(tǒng)、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請,恭迎孫中山赴武漢,對首義之區(qū)進行考察。
有消息說,此行是袁世凱通過黎元洪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的。對此,有人認為中山先生北上,有利于大局,故投以贊許的目光;但也有反對者說,袁世凱此舉純屬表面文章,爭取輿論力量。
針對上述猜測,中山先生作為對上述種種意見的回應(yīng),并考慮經(jīng)過此次武漢之行,在首義之區(qū)為革命造勢,以便加強各地革命黨人的團結(jié),闡釋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民生的思想,因此決定于4月9至12日前往武漢視察。
在武漢期間,中山先生闡述了“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的名言,并對革命勝利后革命黨人指出了集中力量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民生的方向。
受到武漢各界熱烈歡迎
孫中山的座艦是于1941年4月9日抵達武漢的。這天,長江兩岸旌旗飄舞,人人翹首東望,都要爭睹偉人的風采。孫中山一行登上武昌江岸后,再換乘鐵輪子人力車,從漢陽門經(jīng)南樓、長街向閱馬場進發(fā)。車隊所過之處,都是旌旗獵獵,市民夾道相迎。兒童則歡聲笑語地唱道:“孫先生,打滿清,把漢興,守南京。到湖北,是福星,他說話,我愛聽。”
當車隊到達閱馬場時,都督府門前交叉掛著十八星軍旗,站在旗下佇立已久的黎元洪上前為孫中山拉開車門,扶先生下車,并握手致候。然后,孫中山、黎元洪在都督府軍政官員的簇擁下,并肩步入都督府大廳。
黎元洪在都督府為孫中山舉行了茶敘歡迎儀式。孫武致歡迎詞后,黎元洪贊揚孫中山“功成身退,光比堯舜”。孫中山則稱黎元洪為“民國首義第一偉人”。再由胡漢民代表孫中山提出此次訪問武漢的三大目的:調(diào)查戰(zhàn)跡,憑吊烈士忠魂;痛傷瓦礫,督促恢復(fù)建設(shè);哀念流離,撫慰戰(zhàn)爭瘡痍。隨后,孫中山及隨員在都督府老園與湖北官員共108人合影。
“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
4月10日,黎元洪五更便起,首先用電話通知秘書,集合好都督府各司、鎮(zhèn)重要文武官員和臨時參議會議長、議員等300多人留待府中。然后,黎元洪又前往孫中山下榻行轅,詢問起居,在共進早餐后,隨孫中山徒步來到都督府。
歡迎孫中山的主會場設(shè)在黃土坡的一個廣場上。
這里是個很大的菜園子,軍政府把這一片空曠的地方用蘆席圍了起來,并臨時搭了個主席臺。會場大門由松柏枝綴花扎搭而成,上方迎面懸有紅色長布幅,書有“歡迎孫大總統(tǒng)蒞鄂宣撫大會”。主席臺后壁的正中交叉懸掛著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在它的上方是紅布橫幅,上書“天下為公”四個大字。會場周圍布置了嚴密的警戒線,一般人輕易進不去。
當時,在軍政府的紅樓前也插著十八星旗。會場兩邊的臺柱上還有白布和白紙寫的標語,中間橫幅是“歡迎中山先生”。到會的人多是軍政人員,大約400人。
孫中山先到都督府小歇,留府文武官員在大門前列隊迎接,他立即趨前與其一一握手,贊揚他們首舉義旗、為創(chuàng)立民國建立了不朽功勛,勉勵他們在未來鞏固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黎元洪的陪同下,身穿長袍馬褂、戴一頂呢帽的孫中山健步來到會場。他很客氣,進了會場就脫下帽子,一直登上講臺。黎元洪以副總統(tǒng)的名義主持會議并致歡迎詞之后,即請孫中山講話。
孫中山操著濃重的廣東口音演講,聲如洪鐘,抑揚頓挫。他首先談什么叫“國民革命”,什么叫“天下為公”。他針對軍政人員指出,你們是領(lǐng)導(dǎo)人,又是有功之人,但不要居功。他這話是以自己撤銷了南京臨時政府,辭去了大總統(tǒng)職務(wù)這樣的身教來說明問題的;革命者的任務(wù)不能因為起義成功就完了,眾多萬端待舉的大業(yè)仍須我們?nèi)ヅ?,我們革命黨人要有為人民辦事的公仆精神。他著重送給大家兩句話:“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p>
中午,黎元洪為招待孫中山及其隨行人員,舉行盛大的歡迎宴會。
著重考察民族工業(yè)
武漢是中國近代的重要軍事工業(yè)與民用工業(yè)基地,孫中山自然要實地考察。10日下午,他同胡漢民、汪精衛(wèi)等風塵仆仆地來到文昌門外視察湖北紡紗、織布、制麻、繅絲等全國聞名的四官局。由于剛剛南北休兵,四局在戰(zhàn)爭中遭到破壞,當時工廠仍處于停產(chǎn)狀態(tài)。他認為四局規(guī)模宏大,設(shè)備基本完好,只是因招商單位尚未確定,生產(chǎn)停頓,非常可惜。他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都督府陪同視察的官員轉(zhuǎn)告黎都督,盡快找好承租人選,開工生產(chǎn)。他著重指出:“要實現(xiàn)民族主義,如果沒有民族工業(yè),那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下午3時,孫中山一行興致勃勃地訪問了文昌門兩旁的“湖北布紗絲麻四局”,當時這里因正處于承包人交替而停產(chǎn)。孫中山感嘆道,四局規(guī)模大,設(shè)備好,這樣不計成本地停產(chǎn)太可惜了。為此,他反復(fù)叮囑陪同官員轉(zhuǎn)告黎都督,要盡快幫助四局早日開工。
11日上午10時,孫中山在接見牟鴻勛、李四光、熊繼貞等黨人時,示以八大政綱:(1)搜羅人才;(2)建設(shè)議院;(3)訂辦選舉;(4)繪制服圖;(5)研究官制;(6)改編軍隊;(7)厘定餉章;(8)振興利源。
隨后,由鄂軍第一鎮(zhèn)統(tǒng)制黎本唐護衛(wèi),乘輪渡至漢陽,興致勃勃地到漢陽視察了全國聞名的漢陽兵工廠??墒?,由于半年前清軍猛攻漢陽,工廠的部分廠房倒塌,機器設(shè)備半數(shù)遭毀,無法開工生產(chǎn)。他看了這些不禁一陣感傷,即請黎本唐鄭重轉(zhuǎn)告黎都督,兵工廠關(guān)系軍事國防,不能仰息外人,必須組織技術(shù)力量,能開工的部分,盡快修復(fù)開工,破壞了的設(shè)備,也須于兩三年內(nèi)配備齊全,全面恢復(fù)并擴大生產(chǎn)。
和民眾廣泛接觸
在黎元洪的陪同下,孫中山專程前往黃鶴樓游覽。黃鵠磯上游人如織,孫中山乘興向游人發(fā)表了即席演講。他表示同大家一道暢敘,為平生一大快事。他著重指出,中華民國是通過國民革命創(chuàng)建的,我們要具有第一等國民的思想,繼續(xù)以最大的決心和最大的毅力,把中華民國建成為第一等民國。
歡迎孫中山先生的36個團體代表,聚首于熙泰昌茶棧。孫中山在演講中,高度贊揚了武昌首義的歷史功績,同時也指出了當前的任務(wù)是興辦實業(yè),完成民生主義。最后,由孫武起立致詞,強調(diào)了中山先生的講話要旨,并吁請各團體有識之士,共同勉勵。會后,大家合影留念,并一起參加了夏口公署舉辦的歡迎晚宴。晚上,孫中山一行方下榻聯(lián)鯨號兵輪(一說下榻“清理陽夏公產(chǎn)局”)。
在武漢期間,孫中山和各界人士一一互贈紀念品。其中有一件禮物別具一格,是一根長98厘米的老藤“文明棍”,拐柄上雕有“老來怪”和“四角獸”,棍干上刻有孫中山親筆題寫的“銘新老人逸仙刊貽”等字。
孫中山為何要將“文明棍”相贈給“銘新老人”?那是在臨時政府成立之初,漢口的一位雅號為“銘新老人”的知名紳士,曾對辛亥革命不理解,就專門寫了一封長信相詰于孫中山。后來經(jīng)孫中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感召,終于冰釋前嫌,不僅自己贊成共和,還說服同事、同學附和革命。孫中山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就趁此次來漢之機以自己心愛的“文明棍”相贈老人。
號召革命黨人團結(jié)
4月12日早上8時,孫中山一行就前往軍政府告辭,與黎元洪交換重建武漢的意見。而后同盟會湖北支部舉行盛大報告會,歡迎總理孫中山、協(xié)理黎元洪。大會在武昌湖南會館舉行,到會會員和各界代表達2000余人。
孫中山在演說中指出:“革命同志召開如此規(guī)模的大會,在同盟會成立以來,尚不多見。我個人恭居總理,多承推許,既感且愧。五族大同之政,萬國和平之規(guī),為吾人長遠目標,一時尚難實現(xiàn),只是我提出來的三民主義,在同盟會內(nèi),已為同志所接受,根據(jù)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商討……然共和政體仍待臻于完備,然而民族革命第一步已獲成功,民權(quán)正在推行,惟有民生問題,最為復(fù)雜,建設(shè)尚待開始,即今困難重重,有自然客觀形成的,有主觀人為的。希望會員同志、全體國民和海外同胞,通力合作,取人之長,迎頭趕上?!?/p>
12日中午,黎元洪在撫院招待所舉行餞行宴會,孫中山不忘社會建設(shè),席上舉杯祝酒,再次向黎元洪提出建議迅速恢復(fù)、擴充漢陽兵工廣,并答應(yīng)將訪海外華僑富商,招募巨股。
午宴后,孫中山?jīng)Q定于當天提前一天離漢去上海。黎元洪率都督府文武官員和各界代表齊集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臨行前,孫中山致書各歡迎團體、新聞界,表示感謝。申述了速去的原因,傾訴了離別之情。(裴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