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紐約玩設計:用設計改變生活
中國僑網2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微信公眾號消息,一個好的設計作品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感官上的愉悅,還有生活習慣及思維的改變和內心的感動。在充滿競爭的紐約設計界,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劉燁,通過與眾不同的設計理念,追求為人們生活制造便利的目標,在短短幾年中設計出了很多受歡迎的家居、家具產品,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擁有設計品牌,也給許多熱愛“小玩意”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生活樂趣。讓我們跟著劉燁,一起聽她講述自己如何用設計改變生活的故事:

我是劉燁,紐約HCWD Studio (祈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我和我的老公王新鈞、以前也是讀研究生時的學長一起創(chuàng)辦了這家工作室,我們的業(yè)務包括設計實用且有創(chuàng)意的生活家居產品。如今,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家具設計品牌Hyfen,同時還為一些小型公司提供設計咨詢,為想提升工作地點環(huán)境品質的客戶提供具體設計建議。
草坪沙發(fā) 融合環(huán)境

開工作室其實在我們這些留學生當中并不多見,但對我來說卻似乎是順應了自然。我在位于密歇根州的匡溪藝術學院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讀書的時候,老師就讓學生們嘗試開自己的工作室,因此我也早就在學校中努力實踐并做出有創(chuàng)意的產品。對我來說,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設計作品是“太陽能板沙發(fā)床”,這是我和王新鈞一起合作為參加學校每年舉辦的“椅子家具展”比賽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一。
因為我是建筑系出身,設計的東西總是從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環(huán)境,或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并讓使用者感到舒適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所以,我們選擇了學校博物館前的一大塊草坪,因為那里陽光充足,許多學生都會在那里休閑放松,但如果我們在草坪上放一把椅子,就會打破那里的環(huán)境和諧。于是,我們想到直接在草坪上放置一塊清晰的草皮,就像是將草坪掀起一樣,這樣人們會發(fā)現這個“沙發(fā)床”與整個草坪連在一起,便會不由自主地躺在上面。
自從有了這個“沙發(fā)床”后,許多學生都會在那里開派對、聊天、看書學習,儼然成為了社交場合。晚上,還有人在旁邊的大樹上掛燈,把草坪布置成了他們想要的樣子。同時,草坪“沙發(fā)床”的好處還在于草皮可將太陽光導向地面,讓“床”充滿了溫暖。我們這張”沙發(fā)床“因為太受歡迎,所以學校保留在那里很長時間,從夏天到冬天,直到草坪被大雪覆蓋。
招生嚴格 中國生少
我所在的匡溪藝術學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學校,每年招收的學生十分少,我那年建筑系只招了十名學生,錄取過程嚴格,第一次篩選后還要進行電話面試,通過之后才被錄取。學校招收的中國大陸學生非常少見,我所了解到上一個就讀建筑系的學生現在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藝術學院的教育走精英化方向,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為每一個學生配備了自己的超大工作室,鼓勵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實踐。一般的學生畢業(yè)后會有兩個發(fā)展方向,一個是在學校中擔任老師,另一個就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我也就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和學習成長中,走上了做自己工作室的道路。
更多參展 積累人脈
經營工作室并不容易,我和王新鈞都是設計師,缺乏許多管理的經驗,從如何注冊公司到如何做財政審計等,我們一一找律師、會計師咨詢學習,自己慢慢摸索才走上軌道。我們一開始的業(yè)務主要還是制作小型家居、家具產品,因為市場相對比較大且使用者較多。
一個剛成立的菜鳥級工作室,如何在這個強者如云的設計界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的方法是參加各種設計展,因為大量業(yè)界專業(yè)人士包括設計師、藝術家、設計評論家和媒體等都會參加這些展覽,我們就盡量通過這些機會與他們建立聯系。一回生兩回熟,我們開始與媒體比較熟悉了,以后如果有新的產品需要發(fā)表,他們都十分愿意幫忙報道。這些設計展其實非常照顧在校設計專業(yè)學生或剛畢業(yè)不久的年輕設計師,我們拿著在學校中獲獎的作品去展示,經??梢垣@得免費的攤位,有些展覽甚至還提供免費的食宿,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我們也就是從這些場合積累人脈打開市場。
到了2016年,我們工作室開始參加商展,商展和設計展最大的區(qū)別是大量采購商、批發(fā)商都會光臨這些展覽,交易的機會遠遠大于設計展。我們參加的一個較大的商展是ICF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Furniture Fair),即“國際當代家具展”,這是在紐約舉行的全球最大的當代家具展,我們帶了很多的家居產品比如板凳、衣架、吊燈與木頭的玩具等參加,許多畫廊老板對我們的板凳很感興趣,覺得可以被放置在展廳中,而Y型樹枝衣架也深受高級男裝店的喜愛,現代時尚的設計符合店面的環(huán)境要求。
幫助新人 開拓市場
在紐約,一名設計師想要堅持下去并走出自己的一套設計路子很不容易,因為這里人才濟濟且競爭大,許多人后來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室,回到公司中為他人設計產品。同時,華人設計師的比例與其他國家(甚至亞洲國家中的日本)相比,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要面對的挑戰(zhàn)很多。
究竟該如何做,才可以繼續(xù)在紐約擁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很重要的一點是打開心胸與更多的設計師,與不管是外國還是華人設計師合作溝通。目前,我們已經開始和很多從中國來美留學的年輕設計師們合作,由于他們初到美國,各種條件都不夠,這樣就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實戰(zhàn)的條件,讓他們更快地掌握在美國做設計的經驗。同時,他們也帶給我們一些新的思想和啟迪,共同打開華人設計師在紐約的市場。另外,一個新的方向是我們現在開始在費城藝術大學工業(yè)設計系教書,希望通過教育的方法把設計的靈感傳遞給更多的人。
東方因素 得天獨厚
在我看來,藝術無國界,越是民族的東西就越是世界的東西,華人想要在紐約的設計界打開市場是完全有可能,因為華人擁有其他族裔缺少的獨特優(yōu)勢。美好的創(chuàng)意和點子、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靈感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如今很多外國設計師們都熱愛在作品中加入經典的東方元素,使之擁有和西方藝術文化完全不一樣的審美感覺。我和王新鈞也準備好了繼續(xù)在這個藝術世界里暢游,爭取用不同的思維靈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愉悅。(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