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曹文軒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中新網3月17日電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 ,他的童年家里經濟狀況不太好,不過家中有一些書他???,愛上閱讀后還常去父親任校長的小學圖書室讀書。1974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并留校任教。
曹文軒還是個經歷豐富的人。他的身份是教授、研究者、編劇,是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當然最重要的,他是當代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享有聲譽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三角地》和《青銅葵花》等都出自于他的筆下。因在文學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3月17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曹文軒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獲獎后“楊暖氣”的名字被重復得最多
2016年4月4日,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于1956年設立,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兩年評選一次,被譽為“小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一生只能獲得一次。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得這一殊榮。
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后,曹文軒重復最多的名字,叫“楊暖氣”。
楊暖氣何許人也?姓楊,暖氣工一名。
曹文軒其實并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祝賀短信里,一條來自楊暖氣的短信也赫然夾在其中。內容并無特別,無非祝賀,但曹文軒心下一樂:“我本來沒覺得這是個多了不起的獎。但我收到給我家修暖氣的工人的短信,說曹老師祝賀您——他姓楊,所以那條短信就顯示:來自楊暖氣——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哦,這可能還真是個還不錯的獎?!?/p>
無論什么場合,每次說到“楊暖氣”,聽眾必欣然大笑。用年輕人的話講,“楊暖氣”這個梗是他在領獎歸來的飛機上想好的,曹文軒說這源于作家的思維。
2016年曹文軒登上了世界兒童文學大獎的舞臺,他將成就部分歸功于時代,以及獨一無二的中國背景。
“正是因為中國文學的大平臺在不斷升高,升到了讓世界可以看到的高度,而其中一兩個人,才可能因為角度的原因讓世界看到了他們的面孔。如果我在洼地里寫作,那我永遠不可能指望有世界目光向我投來?!辈芪能幷f。
獲獎讓更多的人了解曹文軒、了解中國的兒童文學,曹文軒直言這是證明中國的文學水平最好的方法。曹文軒的作品正走向世界,吸引了大量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韓國等國家的讀者。全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兒童也將翻開他作品的扉頁。

自稱非典型兒童文學作家
如果兒童文學意味著“蹲下來”的話,曹文軒被定義為兒童文學作家多少有些委屈。比蹲下來說話更緊要的是,跟兒童說有品質的話。在所謂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里,曹文軒恐怕是最不買孩子賬的一個。
“我在寫作的時候,不考慮對象。不考慮讀者年齡層,我首先考慮的是我要講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我要讓我的作品變得有分量、有智慧、有幽默。我考慮怎么寫一個風景,考慮每個人物的出場。我考慮的是這些,不考慮對象。我曾經說過:沒有文學、沒有藝術,對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是一個典型的兒童文學作家。我的文字引來了成千上萬的兒童。當那些書以每年每種十萬冊的增長速度被印刷時,我暗自慶幸我所選擇的文學道路。我要說:兒童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讀者?!?/p>
曹文軒是個把大人小孩都看哭的作家
他的《草房子》、《細米》、《根鳥》等,一代人都耳熟能詳?!肚嚆~葵花》是曹文軒的代表作,一位讀者曾感慨:“前言說這是一本一定會看哭的書,我不以為然??赐曛?,我發(fā)現我錯了?!?/p>
他用美妙的筆觸描繪了巨大挑戰(zhàn)下兒童的復雜生活。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寫作,無法單一地對其作品進行解讀。
曹文軒的作品不掩飾人類境況,認可生活經常充滿悲劇,兒童可能遭受苦難。同時,他們相愛,能在最需要的時刻發(fā)現人性的品質和善意,從而得到救贖。曹文軒對自然世界描繪充滿了詩意與美感。他樹立了一種典范,文筆精妙,善于講述勇于面對困境和挑戰(zhàn)的少年故事,這些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忠實兒童讀者,同時幫助中國形成了注重兒童世界現實的文學傳統。
風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
曹文軒是一個迷戀風景描寫的作家。在他看來,一部長篇作品沒有風景描寫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生活在天空下,在風雨中,在一年四季的季節(jié)輪換中。離開風景,一個人的行為是不可能得到圓滿的解釋的。他一直堅信并告誡老師、學生們,風景描寫是寫作的基本訓練。有評論認為,風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
曹文軒的文字始終與水聯系在一起。在他的老家江蘇鹽城,大河小河,交叉成網。那里的人家,都住在水邊,開門見水。那里的人,與水朝夕相處,許多故事就發(fā)生在水邊、水上。
水之細,對曹文軒寫小說也很有啟發(fā)。水是曹文軒小說的一個永恒的題材與主題。水構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內涵——敏感、溫潤、細膩、干凈、純粹,而在他看來,文學也當和水一樣,是凈化之物。
美之執(zhí)念
“曹文軒的作品讀起來很美”,是閱讀者的一般印象?!懊馈迸c“美感”是曹文軒始終追求的境界,他認為“美”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甚至超過思想。所以他一直在文學的范疇內去努力追求“美”的內涵寫作,他對"美"有近乎執(zhí)念的精神潔癖。
“在整個80年代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里,曹老師其實是不吃香的,他堅持古典美,但現代主義的主流卻是強調深刻、批判、夸張、揭示。所以,曹老師很難被納入任何一個當代文學的主脈中,只能被歸入兒童文學。他的價值在當代文學中是被低估的。"北大老師邵燕君是曹文軒帶的第一個碩士,她用“多年固執(zhí)的美學堅持”來形容恩師。
借情感之美觸動孩子的心靈
他的故事從來不寫師長們每天耳提面命的教導,也沒有對于孩子做了“好事”與“壞事”的獎懲。
他的作品往往很難總結出一個確定無疑的主題思想,讓孩子記住一個一清二楚的“道理”。這不是回避善惡好壞,也不是超越善惡,而是將一些大美大善完全融化在優(yōu)美迷人的故事之中,讓人感覺不到或者根本忘記了是在“受教育”。
因為“道德的基礎是美好的情感而不是理性規(guī)范”,事實證明基于“規(guī)范倫理學”的教育總是收效甚微。文學必須憑借情感之美觸動孩子的心靈。所以以往那些“糖衣藥丸式”的童話故事,既不能長久地吸引孩子,也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孩子們的德行。
匱乏造就純美
曹文軒用美妙的筆觸描繪了巨大挑戰(zhàn)下兒童的復雜生活。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寫作。
他多次在演講中提到,四季中有一個季節(jié)是他最不喜歡的,那就是春天。春季在詩人的語句中往往是最美的,可是在經歷自然災害的年月,曹文軒的童年每到春天,總是青黃不接,暖烘烘的太陽,把全身的毛孔都烘開,感到體內的能量耗散著,他只能躺在床上不敢多動。吃過糠、甚至吃過草的他說,“我怎能不讓我的作品沒有悲傷的色調?”
得益于曾經的苦難往事,讓他有了更豐富而深刻的人生體驗,充盈在他的作品之中。
鹽城雖美,可生于1954年的曹文軒逃不過饑荒。于是,我們看到他作品里反復出現這樣的人物:身在鄉(xiāng)村、心在高野,明明是田埂泥土中摸爬滾打土生土長的孩子,卻又有一種與農村莫名疏離的氣質。雖帶著泥土氣,可那股疏離氣質分明屬于知識分子、清高的文化人。他作品中的這種純美氣息,正是來自那匱乏的年代,或許他在用寫作來彌補曾經的匱乏。

教授曹文軒
布道四十載 既給知識也給品質
除了著名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曹文軒另外的身份,也是他引以為傲并投入了滿腔熱情與責任心的事業(yè)。
他曾說:“既為圣壇,就得布道。倘若把講壇僅僅理解為傳授純粹的知識,大概淺薄了一些。講壇應該也是宣揚真理的地方。占住講壇者,豈敢忘記布道!既給知識,也給品質、人格、真誠和正義。沒有后者,一個人怕也是很難獲得多少知識的。再說,一個人即使學富五車,但全然無人之骨氣,又有何用?”
雖然已在北大講壇上站了近四十年,即興發(fā)揮依然不是他的強項,就算是上課,他也總拿著滿是筆跡卻不顯凌亂的講稿,半講半念,保證思路跑在正確的軌道上。他自己管這叫“老老實實地備課、一個字毫不含糊地全都寫在紙上”。
兒童文學推進者
2014年1月,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成立,開創(chuàng)了以作家為核心的“全版權”運營模式,助力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隨后,曹文軒設立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單項獎金高達20萬,為國內兒童文學獎之最。
曹文軒感慨:“這個獎是為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品設立,把獎給那些既可以閱讀,又可以解讀與欣賞的作品?!?/p>
最愛與小朋友們“廝混”
曹文軒一有時間,就常常到全國各地小學巡游。他會帶著紅領巾,廝混在小朋友中間,和孩子們聊閱讀、聊寫作。
“離哲學最近的是兒童文學?!辈芪能幷J為,“這些看似形而上的道理,孩子們都是懂得的,主要是看你用什么樣的語言去表述。”而曹文軒正在身體力行地推動著中國少年兒童的閱讀寫作。
“世界因你而美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禮將于3月31日晚在清華大學華美登場。屆時,聯合主辦機構北京青年報、中國新聞社、明報、鳳凰衛(wèi)視、鳳凰網、星洲日報、大公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文匯報、世界日報(北美)、亞洲周刊、一點資訊、僑報、歐洲時報的代表將齊聚現場,向獲獎人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