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國外網絡詐騙針對留學生?如何才能“刀槍不入”

2017年04月14日 12:38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

  原標題:國外網絡詐騙專門針對留學生?做好這些準備才能“刀槍不入”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 近年來,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手段不斷升級,大眾一邊在享受著手機和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捷生活,一邊小心翼翼守護著自己的密碼和身份信息,生怕一不小心家財散盡。

  其實電信和網絡詐騙在國外也十分常見,尤其是那些剛剛走出國門的年輕人,人生地不熟不說,也不熟悉當地法律法規(guī),是騙子最“中意”的獵物。

  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例子。

  案例一:

  楊博是德國圖賓根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在讀碩士。2016年3月,楊博在德國西南部城市圖賓根因為學生公寓到期,在租房平臺WG-gesucht.de發(fā)帖求租一個單人間。

  不久有人用英文回應,說有房可租,并提供詳細地址、房間圖片和租金押金等信息。楊博認為此人提供的房間性價比很高,便有意租取。

  正當楊博提出想約時間現場看房時,對方卻以自己旅居英國為借口,提議楊博將第一個月的500歐元(約3665元人民幣)租金和600歐元(約4398元人民幣)押金打到他的賬戶上,收到錢后再將鑰匙寄給楊博。

  楊博當時雖然急著換房,但還是覺察到了一些可疑之處,并未按照房東要求立即打款。他發(fā)現,對方在信中反復強調自己愛好交友,樂善好施。

  楊博說:“正常的房東不大會介紹這些私人信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p>

  果不其然,幾天后租房平臺從兩人郵件往來中探測到“匯款”等關鍵詞,發(fā)來郵件提示楊博,涉及現金轉賬務必慎重,建議“眼見為實”,租賃雙方應當面對面簽訂合約。

  楊博最終放棄這次交易。

  案例二:

  英國某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留學生告訴新華社記者,自己此前曾在社交平臺臉書上結識一名女性網友,二人聊的不錯,“互生好感”,女性網友甚至還將自己的色情視頻發(fā)給了這名留學生。

  由于未設防范,這名留學生也在對方要求下傳去了自己的“不雅”視頻。

  不久之后,對方便開口向其勒索4000英鎊(約合人民幣3.4萬元),并威脅稱如果不打款,他的“色情視頻”就會傳遍整個網絡。

  在極其煩惱和恐慌之下,這位留學生向同學求助,大家勸他報警。警方受理后表示,對于這種網絡“性敲詐”警方也沒有有效的治理辦法,只能勸誡這位同學以后不要再上當。

  而這位同學沒有給對方轉賬,但也沒有遭到后續(xù)“曝光”。

  案例三:

  除了較為常見的租房、交友等騙局,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還遇到一類容易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詐騙方式。

  龍舟是柏林工業(yè)大學的在讀學生。龍舟回憶,在2015年時自己曾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講中文,而且知道自己姓什么。由于龍舟的姓氏較為少見,所以他一開始十分詫異。

  電話中人說自己從事工程項目,和工人在海德堡挖出一堆東西。關于“這堆東西”對方的描述比較模糊,繞來繞去,說是像黃色餃子、陶瓷瓶子一類的東西,希望龍舟能去幫忙鑒定下。

  龍舟頓時感覺不太對勁,首先,自己并不是學相關專業(yè)的;其次,對方一直刻意將出土物往元寶、瓷器等珍貴文物方面引導。

  龍舟說,一開始他懷疑是不是熟人惡作劇,但是聽口音和聲音,對方應該是個30~40歲的中年男子,由于自己警惕性較高,初步斷定是詐騙行為。

  龍舟向對方建議,不如報警求助,如果需要的話,自己可以幫忙聯系。對方一聽“報警”二字便開始推辭,不久之后就找理由掛斷了電話。

  事后龍舟回想,自己之前在學校社團工作時,曾和不少人交換過電話等個人信息,可能因此造成了信息泄露。

  騙子“無孔不入”,我們如何才能“刀槍不入”?

  由于以上幾個案例的當事人警惕性較高,及時發(fā)現了騙局的真相,沒有遭受財產損失。但不排除還有相當多的留學生在語言不通、對當地法律不甚了解的情況下“租了個假房子”,或者遭遇房東的霸王條款,以高出市場價許多的價格租下房屋。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也是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拿offer拿到手軟的季節(jié)。在離家之前,除了護照、簽證和換錢,生活上的準備也需要提前做好。

  新華社駐柏林分社記者張毅榮提醒準備出國的學生,臨行前有必要多瀏覽當地留學生論壇,一方面借鑒一下前輩在租房找房過程中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結識一些前輩,提前熟悉一下當地環(huán)境和生活習俗。

  例如,記者在德國華人論壇www.DeGuo.org便看到了一篇管理員發(fā)布的找房騙術曝光貼。

  該帖提到一類十分常見的騙術:房東在網上聯系你說ta人在國外,且多半身處英國、丹麥等發(fā)達國家,需要你先用西聯(western union)匯款證明誠意(匯給ta/ta朋友/ta委托的公司/你朋友/甚至你自己),然后才能寄給你鑰匙或飛回來讓你看房。此類郵件多是英文郵件,或者使用不帶點的德文。房子優(yōu)勢明顯——地理位置特別好、環(huán)境美觀、可以拎包入住。這類房子的房租比同等條件的房子便宜20%以上,價錢多為整數,沒有或僅有很少的水、電雜費。

  管理員提醒,只要不是學校提供的宿舍,一定要堅持先看房,當面簽合同,當面給房租押金或者過后用德國銀行的系統(tǒng)匯款。

  張毅榮還補充,即便在留學論壇上結識了一些前輩,也需要注意甄別對方身份的真假,以免遇到渾水摸魚的騙子。類似租房租車這種事情,每個國家都會有正規(guī)中介機構,在常用搜索引擎上都能查找的到。雖然正規(guī)機構的租金可能稍貴,但對于第一次出國的留學生來說,人身和財產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而針對社交網絡上的“交友詐騙”,新華社駐倫敦分社記者鄧茜說,關于這種騙局的報道在當地屢見不鮮。

  騙局中的聊天對象其實并不是什么“求交往”的美女,而是犯罪團伙利用偷來的漂亮女孩的照片和視頻,在網絡上編造出虛假身份注冊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賬號,之后便在社交媒體或者約會網站上尋找單身男青年,通過視頻聊天、曖昧言語和暴露照片、視頻等引誘對方上當。對方一旦“上鉤”便會持續(xù)受到敲詐,甚至出現過年輕人因此自殺的案例。

  對此,鄧茜認為,社交網絡為學生們提供了交友平臺,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一旦遇到可疑或者受騙的情況,不要自己盲目處理,應及時尋求幫助,必要時報警或聯系外交部領保中心。(記者魯豫,編輯陳杉、吳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編輯:梁異】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