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澳大利亞人亨利·簡斯頓:望啟動修繕華人陵園(圖)

2017年05月08日 09:29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亨利·簡斯頓(左)與他的妻子接受南方日報記者贈送的圖書《發(fā)現(xiàn)僑鄉(xiāng)》第四輯和海外版簡介冊子。(黃敘浩 攝)
    亨利·簡斯頓(左)與他的妻子接受南方日報記者贈送的圖書《發(fā)現(xiàn)僑鄉(xiāng)》第四輯和海外版簡介冊子。(黃敘浩 攝)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西南部,坐落著一座名為亞拉臘的小城。這里的地下,長眠著327位華人礦工。一百多年前,他們遠渡重洋來到異鄉(xiāng)淘金謀生,并在1857年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廣東礦脈”,開拓了亞拉臘金礦區(qū)。亞拉臘市由此也被稱為澳大利亞第一座由華人創(chuàng)立的城市,如今還與江門臺山成為了姐妹城市,交流合作日益頻繁。5月7日,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這座美麗的小城,并專訪了臺山市榮譽市民亨利·簡斯頓。他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希望能在今年啟動修繕華人礦工墓地。

  金山華人傳統(tǒng)博物館成當?shù)氐貥?/strong>

  亞拉臘市蘭伯特街道31—33號,楊柳依依,一座擁有金色屋頂?shù)闹袊鴤鹘y(tǒng)建筑尤為醒目,成為當?shù)匾惶帾毦咛厣牡貥恕?/p>

  這里是金山華人傳統(tǒng)博物館與文化中心,系統(tǒng)敘述了19世紀80年代華人到澳大利亞淘金并發(fā)現(xiàn)“廣東礦脈”的故事,紀念這些客死異鄉(xiāng)的華人,宣傳他們以及中華文化對澳大利亞發(fā)展作出的貢獻。

  博物館負責人是76歲的亨利·簡斯頓。作為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人、亞拉臘市政府前國際事務協(xié)調(diào)員,他曾到訪臺山30多次,為兩地文化交流付出了很多努力,寫作了十萬字的書籍《四邑淘金工在澳洲》,并被授予臺山市第五批榮譽市民的稱號。

  他告訴記者,金山華人傳統(tǒng)博物館與文化中心于2001年正式開放,至今已有16個年頭。

  “唐·雷諾茲先生是首先提出建設這座博物館的人?!焙嗬f,唐·雷諾茲是亞拉臘市慶祝維多利亞建州150周年籌備委員會的委員之一,他認為亞拉臘市民應該更多了解這座城市建立的經(jīng)過,以及華人對亞拉臘市作出的巨大貢獻。遺憾的是,唐·雷諾茲未能見到這座博物館最終落成?!拔疫^來繼續(xù)他的工作,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并最終見證了這座博物館的建立?!?/p>

  博物館中的收藏十分豐富,洋溢濃厚的中華文化特色,許多藏品來自廣東。其中一條五米長的舞龍,便是由臺山市捐贈。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利用聲音技術及靜物雕像,生動還原了昔日華人漂洋過海、辛勤淘金等真實場景。

  華人陵園有望得到修繕

  在亨利的引導下,南方日報記者來到了位于市郊的華人陵園。這里樹木蔥翠、十分靜謐,通過墓碑上所刻“番邑”“廣邑”等字樣,可以看出墓主家鄉(xiāng)何處。

  在一片空曠的地上,豎著一些顯眼的木棍以及刻有數(shù)字的石碑?!懊恳桓竟飨旅妫际且惶幦A人礦工的墓坑。”亨利說,這片土地下,長眠著327位華人礦工。

  他說,當年在挖完金礦后,不少華人礦工改行,從事小販、車夫、油漆工等工作,也有一部分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專業(yè)人才,如醫(yī)生、商人等。華人過去在亞拉臘經(jīng)歷了很多艱難困苦,但最終他們都挺過來了。華人勞工在這座城市篳路藍縷、辛勤建設,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亞拉臘市被稱為澳大利亞第一座華人創(chuàng)立的城市。

  盡管部分墓碑已經(jīng)蕩然無存,這些墓主并非“無名氏”。亨利介紹,通過翻閱亞拉臘市的死亡記錄,他已經(jīng)了解到這些墓主姓甚名誰。接下來,他希望在今年完成籌款,為這些華人礦工重新修葺墓地。亨利估計完成這項工程需要4萬澳元,目前已經(jīng)籌集到了7千澳元。(黃敘浩 胡良光 王會赟)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