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旅日畫家傅益瑤:文化,是游子最深情的鄉(xiāng)土

2017年05月08日 14:01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傅抱石之女傅益瑤旅居日本30多年來,致力于傳播和弘揚中國水墨畫藝術。
傅抱石之女傅益瑤旅居日本30多年來,致力于傳播和弘揚中國水墨畫藝術。

  不論身在何處,我有這片鄉(xiāng)土可戀可想,我的內心充滿力量。

  ——傅益瑤

  睿智、優(yōu)雅,不時爆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這是傅抱石之女、旅日畫家傅益瑤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待深入交談,你會發(fā)現一個水墨畫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深刻領悟,以及一個游子對故鄉(xiāng)故土的拳拳之心。

  新華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薛穎旦

  從尋找中國文化到傳播中國文化

  “我當年是為尋找中國文化到日本的。父親說,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在日本保存得很好,作為島國,日本也是吸收外來文化最快的一個國家,學習日本,能最快地觸摸到這個時代的脈搏。”

  在日本奈良正倉院,傅益瑤有幸親眼所見很多在國內已失傳的中華文化的“精致之物”,唐金銀平文琴、刻雕尺八、琵琶、竹笙等,還有玄宗皇帝下棋的棋盤,都是活生生的,其中一種樂器叫秦琵琶,就是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磚和丹陽南齊墓磚雕刻中演奏的那種樂器?!疤瞥瘯r期的日本,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從建筑到器皿、書籍、信仰、技術……都看向大海彼岸的唐朝盛世,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唐朝最準確、沒有走樣的文物,往往是在正倉院?!?傅益瑤說。

  在日本,與最燦爛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遇,帶給傅益瑤的是驚喜更是深思。站在正倉院的那一刻,她決定不僅要做一個中國文化的虔誠學習者,更要做一個不遺余力的傳播者。她嘗試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技法和日本畫技法有機糅合,以佛教東傳日本的歷史、杰出人物為題材,創(chuàng)作文化意蘊深厚的《佛教東漸圖》《張騫出使西域圖》等障壁畫。

  正是看中她身上獨特的中國文化背景和嫻熟的中國筆墨技法,已有1200歷史的延歷寺,把國寶殿一面墻的壁畫創(chuàng)作交給了傅益瑤。

  “那時,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看那面墻,佛教東傳2600年的歷史,人文、地理、佛教人物和故事在我心中漸漸豐滿起來。《佛教東漸圖》畫了整整一年,對傅益瑤來說“是一種修煉”,她也因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接連被好幾十個日本廟宇請去畫障壁畫。有10年時間,她幾乎沒在晚上9點之前睡過覺。在這些創(chuàng)作中,她獲得了更多的領悟,將兩種文化作了天衣無縫的當代銜接。

  唐詩宋詞像血一樣在我們體內流轉

  雖然旅居日本已30多年,但與傅益瑤聊天,她幾乎是三句不離唐詩宋詞。傅益瑤說,“傳統(tǒng)文化是我的貼身寶貝,隨時安慰我的靈魂”。她認為“很多歷史在我們心中已是化石,只有唐詩宋詞,字里行間,它是活潑潑的,像血一樣在我們體內流轉。”

  唐詩成為她繪畫的重要創(chuàng)作體系。她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中國畫家畫詩意,就像戲劇演員演莎士比亞的戲,能演好莎士比亞,才算得上是一個好演員,對畫家也同理?!备狄娆庂┵┒劊拔耶嬏圃姇r,是時刻與詩人在交流。傅益瑤在秉承父親傅抱石雄渾酣暢風格的同時,又有著女性溫婉細膩的筆墨情調,娓娓道來的抒情特色。 她說她的畫沒有父親的英雄氣質,但更多了一份俗世生活的快樂和溫度。她有10年沒用父親的“抱石皸”,當年張大千曾托人告誡她,“你父親是你一輩子也學不完的,千萬不要另起爐灶”,但她堅持中鋒用筆的線條畫法,“爸爸的門我走不進去,就不要硬往里闖,我在旁邊開條小路,還是往爸爸的院子走,慢慢地,爸爸的味道就出來了?!?/p>

  作為南京人,傅益瑤對這次發(fā)展大會贊賞不已,認為它勾起了無數人的思鄉(xiāng)情懷,更是一個人文聚合的大平臺?!澳暇┑牧畾怵B(yǎng)育了一種文化,它慢慢滲透到我們的生命里。無情最是臺城柳,臺城柳與一代代南京人有了感情糾葛,即使你身在異國他鄉(xiāng),這樣的情感仍會一輩子縈繞著你,難以割舍?!备狄娆幷f,父親畫南京的春夏秋冬畫得好極了,只有了解南京的人,才看得懂傅抱石有多愛這個地方。而她客居日本,只要一聽到金陵、建康的字眼,心里就會一激靈,“對每一個游子來說,文化就是他最深情的鄉(xiāng)土。”

  “我爸爸曾經跟我說,我爸爸的名字你不記得,我爸爸的爸爸的名字我也不記得,但為什么老子孔子大家都能記得,因為他們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我們就是這個文化土壤上長出來的一棵棵樹。對我來說,南京就是我的文化鄉(xiāng)土,因為有了故鄉(xiāng)故土的營養(yǎng),這一棵樹即使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也永遠會長成中國的模樣?!边@次發(fā)展大會最大的特質是將個人與故土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感情連接成為最大的文化結合,“單獨一個人站在那里,你也許是一個名人;但當無數這樣的人聚合在一起,它就是一種文化了。傅益瑤說,她期望這種連接帶來的不僅僅是幾個項目的疊加,而是一種文化核力的爆發(fā)。

【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