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生:留學日本克服雙重壓力

李涵深
201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讀大四的我經(jīng)過報名和選拔,踏上了飛往日本福岡的航班,自此我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雙碩士項目”的一員。兩年時間,白駒過隙,從初見九州的欣喜興奮,到今年9月即將踏上返程的旅途,這段經(jīng)歷對于我來說,不僅是學習了知識和技術(shù),更開拓了視野與眼界。
作為幾十萬留學生中的一員,我們來到國外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學習。在學習方面,大部分留學生都面臨著語言和學習模式變化的雙重壓力。在日本學習期間,我第一個遇到的困難就是授課模式的轉(zhuǎn)變:學校的課程大多采用英日雙語授課,也很強調(diào)廣度和知識面,很多教授還會從多個角度考察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這也使得我們需要增強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我還記得在日本第一次選讀全日語授課的情形、第一次在演講臺上作小組匯報的情形,我想這不僅是我個人,也是大部分留學生的真實寫照。
走出國門,面對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能保持高效自主的學習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出國留學給了我一個平臺,也給了我一個機會鍛煉自己。盡管早稻田大學的課程壓力不小,我還是跟伙伴們一起順利完成了必修的課程。在這期間,由于不錯的績點,我也榮幸地拿到了日本文部省學習獎勵費、早稻田大學留學生學費減免、早稻田大學留學生特別獎學金等榮譽。這些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榮譽,對個人的肯定也會增加他人對母校,對國家的肯定和認知。毫無疑問,沒有國內(nèi)的平臺,我們也沒有機會出國交流,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也代表著母校,代表著中國的留學生群體。
交流對留學生來說有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國外的生活。提起留學生的交流平臺,就不得不提到留學人員友好聯(lián)誼會,學友會可以及時了解和反映地區(qū)留學生訴求,幫助留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維護留學生合法權(quán)益,也為留學生創(chuàng)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加入學友會之后,我們陸續(xù)舉辦了新生交流會、熊本地震募捐、畢業(yè)生招聘會等活動。
除了中國留學生之間的交流,我還融入到日本當?shù)氐牧魧W生群體之中。通過選拔和面試,成為了官方的福岡縣留學生會的一員,期間,我有機會跟世界各地在福岡留學的留學生一道為留學生交流活動創(chuàng)造便利和條件。通過這個平臺,我也作為一面鏡子向其他留學生展示中國留學生的形象和風采。通過這些活動,讓我感受到了旅日華僑華人、留學生群體的日益壯大,無論舉辦任何活動,都能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聲音。
留學在外,我們從豐衣足食的家庭焦點瞬間變成了一切都需要自己動手的小主人,我的很多朋友都從最初去便利店買便當變成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廚,從只會打招呼的日語小白到能夠獨立應(yīng)對突發(fā)狀況,留學的業(yè)余生活不僅豐富多彩,也很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當然,留學的日子絕不僅僅是幾千字就能夠概括的。我想,今后不論是在哪里,我都將永遠銘記這兩年帶給我的一切,以學習為起點,以自我為圓點的留學生活,最后得到的也一定不止于研究,不止于自我。(寄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