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案:FBI被指破案效率太低 因需拿到證據(jù)
視頻:章瑩穎遭綁架案:美警方拘捕嫌疑人 章恐已遇害 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僑網7月3日電 美國中文網近日刊文稱,近日,備受矚目的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在美遭遇綁架案,有了重大進展,美國警方已經逮捕了嫌疑人克里斯滕森,但令人非常遺憾的是,美國警方認為章瑩穎已經死亡。FBI網站已經有了此案的起訴書,披露有關案件調查過程的大量信息。對于此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警方的破案效率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警方的破案效率低嗎?存在一些理解誤區(qū),但也留下了重大疑問。
關于這起綁架案,案情并不復雜。今年4月,章瑩穎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交流學習。6月9日午后,章瑩穎離開學校去簽租房合同時,由于沒趕上公交車,因此上了一輛黑色土星轎車,隨后失去聯(lián)系。這輛轎車的司機被廣泛認為可能就是綁架嫌疑犯。
章瑩穎甫一失蹤,就引起了北美華人社區(qū)的關注,初時當?shù)鼐奖徽J為不夠重視,后來案件由FBI接手,關注度升級,但依然遲遲未破。這引發(fā)了對美國警方效率低下的廣泛質疑。當時警方曾經回應,有些消息不便透露,怕“打草驚蛇”。而目前,不少案情已經披露,嫌疑犯也已經抓到,到底是不是這么一回事呢?
就起訴書來看,美國警方并不是那么無能,簡單來說,6月9日案發(fā),6月12日警方就排查到了嫌疑犯克里斯滕森的車輛并進行了詢問,14日警方通過反復觀看監(jiān)控視頻,確認嫌疑犯的車輛就是肇事車輛。15日警方和FBI對克里斯滕森再度進行了搜查和詢問,發(fā)現(xiàn)他在首次詢問中說謊,了解到他曾經搜索過“綁架”等關鍵詞,車輛有試圖毀滅證據(jù)的跡象。通過這幾點在15日已經鎖定克里斯滕森是重大嫌疑對象。這個速度應該不能說很慢。
有人看了起訴書認為,6月9日警方“已經看到監(jiān)控并識別出肇事車輛的型號”,結果卻等到12日周一警方才去伊利諾伊車輛數(shù)據(jù)庫中排查具體是哪輛車,延誤了時間,猜測是周末數(shù)據(jù)庫管理人員不上班造成的。這應該是對起訴書的錯誤理解。起訴書并沒有說警方報案當天就找到了關鍵監(jiān)控視頻,事實上警方那個周末還只是發(fā)布了章瑩穎等待公交的視頻,章瑩穎上黑色車輛的視頻是隨后才找到發(fā)布的。而且案件初期還未能確認是綁架案,指責當?shù)鼐酵度胭Y源過少難以成立。
真正讓人感到疑問的是,既然15日警方已經鎖定了克里斯滕森是重大嫌疑人,為何不對其進行抓捕審訊,而僅是監(jiān)控竊聽。等到他自行說出案件相關信息時,已經是兩周以后,這么做,難道不是置章瑩穎的安全于不顧嗎?
這一點,不僅是中國網友感到不可理解,有美國網友也表達了疑問。一位網友表示:“如果FBI和校警認為逮捕嫌疑犯有助于找到或解救章瑩穎的話,他們會去做的。但是,我猜測,看起來發(fā)生的事情是,盡管搜查了嫌疑犯的車輛、房子和其他物件,但警方沒找到任何關于章瑩穎位置信息的證據(jù),沒有證據(jù)的話,他們只能離開并等待,直到他自己透露出有關信息。這真的太可怕,我都不敢相信章瑩穎的家人現(xiàn)在會怎么想。”
FBI是認為逮捕審訊會效果不佳,還是基于美國司法程序的考量,才采取了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案方式,目前還不得而知。美國警方26日還放出風聲說“已經找到肇事車輛”,不知是不是誘導克里斯滕森降低警惕的技巧,但若克里斯滕森始終不透露任何信息,難道美國警方就打算一直不采取行動嗎?
有對美國警方了解的人士表示,有可能是FBI早就相信章瑩穎已無生還可能,所以才采取了這種辦案手段,以獲取證據(jù)為主要目的。不少人稱,如若警方草率行動,可能會因無法撬開克里斯滕森的嘴,又找不到任何物證,使案件更加破不了。
還有對美國司法體系熟悉的人指出,美國警察的職責不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是維護法律,根據(jù)1981年“沃倫訴哥倫比亞特區(qū)”案件,準確的說法是:“警方對于大眾的責任是廣義的,并不存在警方對某一公民的特殊關系,在這一層面中,警察沒有任何具體法律義務的存在”。
是否是因為美國警察的辦案理念,導致章瑩穎的生命沒有獲得最大程度的挽救?這個疑問,有待進一步解釋。
關于章瑩穎為何要上陌生男子的車,不宜對其過分怪責。
在分析案件的教訓時, 很多人認為章瑩穎的警惕性不夠。不過,根據(jù)其身邊人的說法,章瑩穎其實是在這方面比較小心的人,其男友曾經表示:“瑩穎是一個警惕性較高、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的女孩,出行會通知老師或者同學,她單獨出游拜訪他人可能性很小……”另外,她還曾囑咐在中國的阿姨外出時要小心,避免使用“共享車輛”。
在這種情況下,章瑩穎還是上了那輛車,讓人不好理解。不少人猜測是熟人作案,她認識那個司機才會上車。但這種猜測無法解釋章瑩穎為何跟司機溝通了超過1分鐘才上車。所以,更多人還是認為,章瑩穎急著要和房東簽訂租約,快遲到了,又錯過了公交車,情急之下,警惕性降低才上了陌生人的車。
但具體到最新披露的案情,又很難說章瑩穎太不小心——犯罪嫌疑人是章瑩穎的校友,還是一個物理學博士,這樣的身份,若要“好心”要送章瑩穎一程,其實很自然不過?;蛟S那一分鐘章瑩穎就是在確認犯罪者的身份,了解清楚后就解除了警惕。只能說,章瑩穎很不幸地碰上了一個圖謀不軌的校友。
這位叫布倫特•克里斯滕森(Brendt A.Christensen)的白人男子嫌犯,是章瑩穎同校(UIUC)物理系博士研究生,還是個助教。根據(jù)他的簡歷,他2013年開始擔任助教工作,主要負責帶20個學生,解答他們在物理方面的問題、批閱卷子、測驗等等。有說法顯示他已經結婚。
關于他綁架殺人的動機,目前只能根據(jù)些零星的資料進行推測。據(jù)警方消息,克里斯滕森在4月份曾訪問過一個論壇并鍵入了“綁架”等關鍵詞,包括“完美的綁架”以及“如何計劃一次綁架”。
章瑩穎案雖然初步告破,但對于破案過程是否存在問題,案件教訓為何,以及犯人的動機,都很有必要繼續(xù)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