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足跡遍布廣東400多個村莊 他帶著華裔后代尋根
中國僑網(wǎng)7月23日電 題:27年,他雙腳走遍廣東400個村落,只為讓散落世界的華裔后代明白一件事……
“一個人的身份很重要,身份不清,心就會亂,身份清晰了,人也就自強起來。根深葉茂,人若沒有了根,就好像樹沒有根,是要死的?!?/p>
說這句話的人叫鄭國和,美國第四代華裔。舊金山尋根計劃創(chuàng)辦人和尋根之友顧問。

27年來,他義務帶領500多位華裔到廣東尋根,足跡遍布400多個村莊,風雨無阻,人們稱他“尋根之父”。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華裔后代明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
“我踏上祖先的土地,坐在父親曾坐過的凳子上”
1880年,鄭國和的曾祖父從中國移民到夏威夷。鄭國和從小就對家族歷史十分好奇。一次,華人歷史學家麥禮謙在講座中教大家畫出家族族譜。鄭國和饒有興趣,回到家里便開始找族譜,在其中一個分支上,他找到了父親的名字,還有出生的村落。于是,他決定回一趟中國。
1988年,40歲的鄭國和第一次踏上了祖先的土地——廣東省中山市三鄉(xiāng)烏石村。
他找到了父親的祖屋,還有父親讀過的舊時書院。他在每張凳子上都坐一下——其中一張肯定是父親坐過的。這次認祖歸宗,讓鄭國和做出了一個更大的決定。
“每個圓夢的人,都哭著笑著”
1991年,鄭國和和麥禮謙一起創(chuàng)辦“尋根計劃”,與廣東省僑辦合作,帶領美國華裔青年回廣東尋根問祖。為此,他還苦練語言,除了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菲律賓語,鄭國和還能講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還懂臺山話、閩南話。
他還記得第一次帶著10個青年學生到中國尋根的情景:“很多地方?jīng)]有公路,沒有導游,從廣州到臺山要6個多小時,中途還要擺渡,然后步行一兩個小時才能進到村里?!?/p>
從美國到廣東,跨越半個地球。很多尋根者僅憑一個只有讀音的地名、一張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記憶、幾句來自長輩的口頭描述,有的甚至只有一個郵編,就踏上了尋根之旅。

盡管充滿各種艱辛,但每當一個團員成功找到自己的祖屋或者親人,每個人都“哭著笑著”,那樣的場景無法忘記。
據(jù)了解,一個尋根團,從發(fā)布報名、篩選團員、開班教授廣東歷史和尋根方法、設計行程、回廣東尋根、返美后團員撰寫尋根體驗、舉辦尋根展覽和分享體會、尋根文章集結出版等等,整個過程要持續(xù)一年。
尋根,讓素不相識的尋根者們聯(lián)系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
“中華文化改變尋根者的人生”
鄭國和說,每當尋到故鄉(xiāng),華裔青年都要到祖屋點上幾根香。當站在祖輩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瞻仰著祖輩生活過的地方,聽鄉(xiāng)親們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曾困惑華裔青年的疑問也得到了答案。而這,也是鄭國和一直堅持的原因。

“在美國,很多華裔青年對西方的文化和歷史非常熟悉,卻不會說一句中文!我就像他們的父親,有責任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歷史和祖先,希望他們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代代地傳下去。”
鄭國和說,尋根者都是華裔中的優(yōu)秀青年,他們陸續(xù)成為各領域的杰出人物,這不但有利于美國社會,也有利于中美關系的發(fā)展。
“每次看到他們尋根前后的變化,看到他們在家鄉(xiāng)感動流淚的情景,我很滿足。以前尋根的孩子們叫我‘大哥’,后來叫我‘叔叔’,現(xiàn)在開始有人叫我‘阿公’了。”
27年光陰,讓鄭國和從中年步入老年,但他表示,尋根之旅會將一直持續(xù)下去。
(文章來源:“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 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冉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