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旅美華人女作家十年向祖國捐贈超五千件文物文獻(圖)

2017年11月07日 11:53   來源:金羊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招思虹今年回廣州,又帶回一批淘來的歷史文物和文獻。(記者周巍 攝)
招思虹今年回廣州,又帶回一批淘來的歷史文物和文獻。(記者周巍 攝)

  原標題 旅美華人女作家十年向祖國捐贈超五千件珍貴文物文獻

  今年10月24日晚,在廣州越秀區(qū)一棟老樓里,招思虹坐在沙發(fā)上悉心整理珍貴的文件。作為一名旅美華人作家,招思虹多年來往返于中國和美國之間,帶回來了數(shù)千件珍貴文物和文獻。

  1997年,羊城晚報以整版刊登了《金山之路上的移民》,讓招思虹的作品《金山之路》首次與國內(nèi)讀者見面。2004年9月25日,羊城晚報頭版刊登招思虹將一枚珍貴郵票捐贈回國的故事,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位華人女作家。

  “我和羊城晚報結(jié)緣20年,羊城晚報是《金山之路》的搖籃!”見到羊城晚報記者后,招思虹感慨萬分地說。

  旅美華人女作家回鄉(xiāng)捐郵票

  13年前,剛剛從美國回到廣州的招思虹,稍作休整就馬不停蹄地將一枚珍藏了半個多世紀的“特殊”郵票捐給了中山圖書館。郵票左右上方分別印有美國總統(tǒng)林肯和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頭像,郵票上用英文寫著“中國”

  “1937年7月7日”;用中文寫著“抗戰(zhàn)建國”字樣。這是美國郵票發(fā)行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張郵票。招思虹幾經(jīng)周折,終于將郵票的原件順利帶回國,親手捐到中山圖書館。羊城晚報2004年9月25日頭版刊登報道,讓這段回鄉(xiāng)捐郵票的故事廣為人知。

  此后多年,她一次次來回中美兩國之間,背回了逾5000件流落在海外的珍貴文物文獻資料,內(nèi)容涵蓋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抗日戰(zhàn)爭等重大事件。招思虹將它們送進了國內(nèi)30多家博物館、檔案館,從來沒有要過一分錢報酬。

  今年,招思虹又帶回了幾大件行李,里面滿滿都是珍貴文史資料。纖弱的女子,背回的不僅是珍貴文物,更是一段段沉甸甸的歷史?!爸灰椭腥A民族歷史有關的文物,我都會想方設法保留下來。”

  微音先生牽線,《金山之路》出版

  “我不是一個人,我的背后是《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一個從羊城晚報這個搖籃里成長起來的團隊?!闭兴己缯f。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招思虹在舊金山一個服務新移民的機構(gòu)工作。1997年,招思虹在全美歷史最長的華文報紙《金山時報》上,開辟一個反映中國移民在美國生活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的《金山之路》專欄,引起強烈反響。一個偶然的機會,《金山之路》輾轉(zhuǎn)到了著名專欄作家、時任羊城晚報總編輯的微音先生(許實)手中。微音非常喜歡這些樸實的文字,稱贊“每個故事都是一面鏡子”。1997年年底,羊城晚報副刊“花地”以整版篇幅讓《金山之路》首次與國內(nèi)讀者見面。

  1999年,經(jīng)微音牽線搭橋,《金山之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原本我的讀者幾乎都在舊金山,因為羊城晚報,我收獲了一眾國內(nèi)粉絲,讓我的讀者團隊擴大了?!睉浧鹜?,招思虹忍不住笑了。

  1998年,中國遭遇特大洪災。招思虹跟她的讀者成立了“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讀者團隊成員們捐出的善款,惠及當時國內(nèi)的水災災民、西北地區(qū)貧困學童等。至今,“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已累計捐資超25萬美元。

  齊心合力,讓珍貴文物“回家”

  2006年7月,當時的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彭克玉在總領事館為首批200多件華僑文物和文獻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拉開了“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推動華僑文物文獻回歸中國的序幕。自此,“《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和招思虹一起“幫助文物回家”。

  招思虹說,起初她都是用自己的積蓄購買文物,之后,她又創(chuàng)辦了文物收藏和交易機構(gòu)舊金山涵芬樓外樓,以此紀念抗戰(zhàn)時期被日本炸毀的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她說,“46萬多冊善本化為灰燼,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讓一些致力于搜集散落在海外的華夏珍貴文獻的朋友決定團結(jié)起來創(chuàng)立’涵芬樓外樓’,意在收藏流落在外的珍稀中國文獻古籍,并讓它們回到祖國?!?/p>

  這些文物都是怎么收集到的?招思虹自豪地說:“我有一個外號叫’文物挖掘機’?!睘榱耸占@些海外珍稀文物文獻,招思虹幾乎是“無孔不入”。華僑家里、跳蚤市場、網(wǎng)上拍賣,還有很多文物是在垃圾堆旁甚至是棺材邊搶救回來的。

  一冊地圖,成珍貴歷史“鐵證”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出爐,招思虹和在舊金山的僑胞紛紛表示堅決支持中國政府對仲裁結(jié)果不接受、不承認的立場,堅決支持中國政府捍衛(wèi)領土主權(quán)和海洋權(quán)益。

  當時,網(wǎng)絡上有消息稱,美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曾經(jīng)出版過注明南海諸島歸屬中國領土的地圖冊。于是,招思虹和“金山之路”讀者慈善團隊、舊金山涵芬樓外樓全體成員動用了所有人脈,進行了地毯式搜尋,他們跑遍了舊金山的古舊書店、古董店、跳蚤市場,希望能找到這冊美制注明南海歸屬中國領土的地圖。

  7月14日傍晚,招思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說找到同意轉(zhuǎn)讓地圖的人。7月15日,招思虹終于見到了地圖的主人。拿到地圖的那一刻,她非常激動,這本美國編制的地圖冊,是南海諸島歸屬中國的鐵證!“不僅102頁,109頁有關位于菲律賓以西的南沙群島,清清楚楚地標記了太平島、中業(yè)島、景宏島等6個島嶼,這是對南海仲裁案種所謂的‘南沙群島面積不足以構(gòu)成島嶼’荒謬言論的最大反擊!”

  7月18日上午,招思虹和她的團隊立即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將地圖公之于眾。8月25日上午,她將“美制標示南海諸島歸屬中國的地圖冊”交到了國務院僑辦譚天星副主任手上。

  今年11月1日,又一次回到廣州的招思虹告訴記者,她將把這份珍貴的地圖冊無償捐贈給廣東華僑博物館。

  采訪·緣起

  招思虹行走不輟 背包里裝滿故事

  初識招思虹是在2004年,初秋的廣州,她帶著一枚印有孫中山、林肯頭像的珍貴郵票回來“尋根”。那時,我在報社政法部跑僑務線,招思虹對有著深厚嶺南文化底蘊和特質(zhì)的羊城晚報情有獨鐘。對招思虹的訪談,從她與羊晚一段又一段的情緣蔓開。第二天,羊城晚報頭版半個版的報道與讀者見面。

  招思虹是個有故事的人,這些年,她像個行走不輟的游俠,奔忙在美國華人社區(qū),尋找那些隱藏在坊間的歷史、舊物、文檔或線索,并像螞蟻搬家一樣,把一些有價值的物件,漂洋過海帶回故土。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也帶著我們走進那些塵封了許久的時光。

  羊城晚報開了一扇窗,許多人從這里,認識了招思虹,也助她圓了心愿。

  (當年報道采寫記者孫朝方)

  回放·手記

  因為對祖國的赤誠 她與羊城晚報結(jié)緣

  采訪招思虹,是她返穗的第二天,她還沒來得及好好整理這一次帶回來的珍貴文物。

  招思虹很努力,記者出身的她,語速飛快、動作利落。幾個月之前,她腿上剛添了新傷,但由于四處奔波,一直拖到十天前才真正治療;招思虹很精明,多年搶救文物文獻,讓她煉出了一對“火眼金睛”,一份文獻來自何年何月何時,她了然于胸;招思虹很愛國,從她的眼里、臉上和話語中,滿滿都是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都是對這份堅持多年的事業(yè)的自豪。

  因為對祖國的熱愛,因為心中有赤誠的信念,她與羊城晚報結(jié)緣,這份珍貴的情誼,深厚而長遠。(豐西西)

【責任編輯:謝萍】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