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攝影家龔建華“老上?!睌z影展在滬展出
中國僑網(wǎng)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許婧)旅美攝影家、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攝影學會名譽會長龔建華的“老上?!睌z影展11日如期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100幅展品不僅展示了上海的昨天、今天,還有美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
展廳內(nèi),一幅幅展示上海人文風貌的照片,讓觀眾仿若穿越時空,在弄堂中流連徘徊,與弄堂里的人們一同感受老上海的“煙火氣”。
龔建華在現(xiàn)場動情地說,盡管旅美已經(jīng)20多年,但他仍堅持中國國籍,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手中的相機,講好中國(上海)故事,也希望告訴中國人一個真實的美國。
今年1月11日,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和里士滿大學博物館永久收藏了龔建華50幅“老上海”系列攝影作品,并于2017年1月至10月在這兩個博物館同時舉辦龔建華“老上海”攝影作品展。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的龔建華很早就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從事專業(yè)藝術攝影30余年來,龔建華發(fā)表了獨具特色各種專題的藝術攝影作品上千幅。在國際國內(nèi)的各種攝影比賽和攝影展覽中,贏得一、二等獎和金、銀、銅牌近百枚,在美國、日本和中國等舉辦了多次國際國內(nèi)個人專題攝影藝術展,并出版了一系列個人專業(yè)攝影畫冊和書籍。
自上世界七十年代末起,龔建華開始關注“上海弄堂之人文、社會、歷史文化”與“石庫門建筑藝術”,悉心鉆研上海弄堂建筑與人文社會歷史的特點、變遷與發(fā)展。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將諸多真實寶貴的原始藝術和影像資料(相當一部分隨著城市發(fā)展和社會變遷已不復存在)留在了自己的攝影作品中。
“我的鏡頭真實記載了老上海的都市建筑以及逐漸消逝的弄堂生活,這不僅是上海人的生活變遷,更是中國發(fā)展的時代縮影”,龔建華告訴記者,他的作品是用藝術的手法來展現(xiàn)上海的過去和今天,照片的主角都是小人物,比如一個使用公共電話的女孩子;洗衣服的家庭婦女;拍攝的也都是尋常事,比如弄堂里72家房客的周末生活,色彩也只是簡單的黑與白,但可能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講述的是美國人愿意了解的“中國故事”和“上海故事”。
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館長邁克·泰勒評價道,中國是個經(jīng)濟強國,這些年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龔建華的“老上?!闭掌瑫屆绹鴧⒂^者信服這種改變。因為它們告訴觀眾這都是上海過去的樣子,現(xiàn)在和今后的上海都不再這樣了。
而在龔建華自己看來,美國頂級博物館整組收藏他的作品有三點意義。首先,為中國攝影走出國門,登上世界最高藝術殿堂開拓一條成功之路,填補了歷史空白;其次,再次證明作品的真實性非常重要,這對中國攝影走向世界也是一個啟發(fā);第三,探索出一個“通過藝術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的行之有效的介紹中國文化藝術的方法。
如今,除了繼續(xù)拍攝今天的上海和今日美國,龔建華思考的還有很多,例如如何讓攝影藝術與“一帶一路”建設、特色小鎮(zhèn)建設和民宿新農(nóng)村生態(tài)發(fā)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結合,“我將繼續(xù)努力,在多元化的生活現(xiàn)實中用自己的鏡頭捕捉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