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僑”這新時代:華人歌唱家的舞臺人生

2017年11月20日 13:32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澳大利亞華裔著名歌唱家俞淑琴。
澳大利亞華裔著名歌唱家俞淑琴。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國進入一個新時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新的高度在砥礪奮進中積累、質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廣泛團結聯(lián)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今,新的征程已經開啟。

  “‘僑’這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發(fā)起后,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一篇篇優(yōu)秀征文陸續(xù)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眼中、心中的新時代。

——編者按

舞臺人生

張奧列

  那天,我隨著人流,走進了維多利亞女王大廈。這幢位于悉尼市中心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建筑,其實就是一個豪華購物中心。平日早已人滿為患,當天更是熙熙攘攘。此時,大廈回響著一曲清麗悅耳的女高音,哦,是俞淑琴女士親臨此處獻唱呢!

  那天是中國農歷新年,悉尼市政府特意安排了這個雞年慶賀節(jié)目,讓南半球也感受一下中國新春的歡樂。近些年,悉尼市中心的中國新年活動,已成“品牌”節(jié)目,新年巡游、新年展銷、新年演出,一年一度少不了。過去是華人社區(qū)自辦,如今是悉尼市官辦,更得到中國國務院僑辦支持,連這座華麗大廈也首次沉浸在中國節(jié)慶中。大廈彩色玻璃的裝潢,在陽光折射下五彩繽紛,加上歌聲繞梁,平添了一種熱鬧。

  人到中年的俞淑琴,仍然顯得那么嬌小玲瓏,那歡樂的歌聲滲透在每一個駐足觀賞的游人臉上。對于一個澳大利亞著名歌唱家來說,這雖然只是個臨時舞臺,但她一樣唱得投入,唱得陶醉,唱得面生桃花。

  我并不是第一次聽俞淑琴的歌聲了,我曾采訪過她,知道她登過各式各樣的舞臺,也知道她人生舞臺的坎坷與輝煌。今天的小舞臺,其實也是她人生大舞臺的一個小小投影罷了。

  舞臺,是藝術家生命力的一種展示。成千上萬次的登臺,也許俞淑琴已無法記住每一次的情形,但人生中有幾次舞臺經歷,相信她是無法忘懷的。

  1991年末,也就是來澳四年多之后,她第一次登上了悉尼歌劇院大舞臺,那是紀念莫扎特二百周年音樂會,她作為悉尼重唱團第一女高音參與六人無伴奏重唱。耀眼的聚光燈,黑壓壓的觀眾,熱烈的掌聲,艷麗的鮮花,讓她一下子找到了重返舞臺的感覺。她的歌聲帶著淚花,再一次找到了人生的坐標。

  在中國,俞淑琴曾是東方歌舞團的歌唱演員,出版過個人唱片,登臺早已不計其數。但來到澳大利亞后,她忙于打工、讀書,奔波忙碌,舞臺與她漸行漸遠,她以為這輩子要告別舞臺了。有次下課后,她上門給一位老太太清潔房子,寫下收款的字據。老太太笑說:小姑娘,這張字條我保留著,等你以后出了名,就值錢了。

  那時,她英語還不靈,一些字還不會寫呢。她唯有苦笑:可能嗎?!

  汗水與心血的付出,能否有回報確實要看天意,但實力加運氣,還是讓俞淑琴在眾多競爭者中考進了澳大利亞最棒的重唱團。從歌唱演員到打工妹再重返舞臺,連她自己都沒想到。悉尼歌劇院這個舞臺,重燃了她的藝術生命之火。

  火是一種熱力,催生夢想。帶著夢想,俞淑琴她一次又一次地參加歌唱大賽,也一次又一次地拿了許多大獎?!巴?,又是中國人!”媒體和評委都有點驚訝了。一個華人摘取西洋歌劇比賽的冠軍,無異于一名洋人拿了京劇比賽頭名一樣具震撼力。悉尼歌劇院也一直在關注著這位頻頻奪獎的新人,終于聘請她為悉尼歌劇院終身藝術家。歌劇院舞臺,讓她走向更廣闊的藝術人生。

  登臺,只是一個表演空間,俞淑琴更看重的,是要在更廣闊的藝術空間走自己的路,探索中西文化結合之道。就像當初她出道于京劇,卻轉身于民歌演唱一樣,如今歌劇、音樂劇漸入佳境的她,卻要借西方舞臺再來一次華麗轉身,探尋中國民歌與西洋音樂交融的奧秘。在一些音樂大賽中,她作為嘉賓助興,當許多人唱了很多詠嘆調之后,她忽然來一段中國經典名曲,不一樣的音樂,不一樣的效果,往往引來滿堂喝彩。這給她帶來了新的藝術靈感。

  當偶然與必然相遇,當努力與實力交疊,命運之神就會降臨。在紐約飛往悉尼的航班上,有位美國教授在飛機上閉目養(yǎng)神,忽然,他聽到播放俞淑琴的《花月頌》,悠揚的東方音樂頓時令他興奮起來。從未有過的體驗,他喜歡得不得了,一下飛機就叫出租車直奔悉尼歌劇院,要買俞淑琴的這張CD。這是由澳大利亞國家廣播公司為俞淑琴錄制的個人演唱專輯,因其把中國民歌與西洋音樂結合起來,予人一種全新的享受,所以引起國家廣播公司的興趣,這也是國家廣播公司首次為華人出版?zhèn)€人音樂唱片,而且還接連為她出了幾張融合東西方音樂的CD。美國教授并不熟悉俞淑琴,但確實認為她很棒,用西洋唱法演繹中國民歌,加之以中西音樂伴奏,很有特色。他一下子就買了好幾張《花月頌》帶回美國,并穿針引線,為她在美國安排了幾場個人音樂會。

  2002年5月,俞淑琴登上了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千年大舞臺。她已不是第一次站上美國的舞臺,幾年前她在百老匯的大都會歌劇院進修時,中澳兩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聯(lián)手讓俞淑琴走進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個人音樂會。聯(lián)合國大樓有來自世界各地五千多職員,在大樓的大屏幕上赫然打著俞淑琴音樂會的大海報:“來自南半球的奇跡”。如今走進肯尼迪藝術中心,音樂會規(guī)模更大,觀眾更廣泛,英文報章再次用“來自南半球的奇跡”贊譽俞淑琴。

  俞淑琴深知東西方人藝術審美趣味有所不同,她巧妙地把東西方的藝術元素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產生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效果。這回,她唱的既有她拿手的詠嘆調,又有她創(chuàng)新的中國民歌,甜美的歌聲,夢幻的意境,美國人折服了,演出完畢全場起立鼓掌,經久不息。俞淑琴的登臺,《華盛頓郵報》的前后兩任主編雙雙出席觀賞,并親自撰寫藝評。這當然不是慕名,而是對她的聲音,她的技巧,她的風格的賞識,當然還有某些新鮮感,獨特感。而這也正是俞淑琴創(chuàng)意出彩的地方。

  當年我采訪俞淑琴時,已活躍于國際舞臺的她,對于在哪里登臺并不在意,但我知道,她心里其實還有一塊舞臺圣地。2010年,她站在了星光燦爛、觀眾踴躍的北京國家大劇院舞臺。

  登上闊別二十多年的中國舞臺,俞淑琴身份變了,角色變了,她以中澳合作的新編京劇《情怨》中女主角潘金蓮的扮演者,嘗試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文化交流方式。從未有過,是因為《情怨》具開創(chuàng)性,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舞臺上從未有過的作品。這是一部由澳大利亞漢學家和中國京劇院院長指導下用中英雙語編寫的原創(chuàng)歌劇,融合了傳統(tǒng)京劇與西洋歌劇的藝術元素,講述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最具爭議的中國女性潘金蓮的故事。具有中英雙語和跨國文化背景的俞淑琴,以完美細膩的表演,獨特驚艷的風采,與兩國藝術家緊密合作,成功地演繹了一個充滿情愛、謀殺、復仇的愛情故事。從當年北京舞臺的歌唱演員,到今天國際舞臺的劇中主角,俞淑琴的舞臺人生,本身也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我想,俞淑琴最難忘的一次登臺,應該是2014年。那一年,她雖然在經典名劇《國王與我》中扮演王后一角而被澳大利亞藝術界的兩個最高獎項雙雙提名為音樂劇最佳女配角,她也只是以平常心看待。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出訪澳大利亞,俞淑琴兩次被澳大利亞官方邀請專程前往為習近平夫婦一行獻唱助興,其激動之情可想而知。11月的澳大利亞,是鮮花盛開的夏日,先是澳大利亞總督特邀俞淑琴在堪培拉的迎賓宴上演唱,再是新州州長請她到悉尼歡迎會上獻歌。在習近平夫婦及其滿場的掌聲中,她知道自己的歌聲里,既透出“中國夢”的音符,也回響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旋律。而在我看來,在中澳交流的宏偉橋梁上,俞淑琴無疑是一顆閃閃發(fā)亮的螺絲釘。

  雞年春節(jié),悉尼正值盛夏,大廈里的炫目色彩,大廈里的悅耳歌聲,大廈里閃耀的中國元素,使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氣氛更為熱烈。我躋身在興奮的人潮中,望著站在臨時舞臺上放聲高歌的俞淑琴,有如金雞報曉的感覺。她呈現的是中國人的風骨,展示的是新時代的風采。

  十九大春風吹拂,狗年又將降臨。中國更加日新月異,西方也日漸認同,而海外華人,也是這種認同的潤滑劑、催化劑。我忽然領悟到:俞淑琴與華洋游客面對面以歌聲交流,不也是一種潤滑、催化,一種中澳情結的表露嗎?也許,這也是她舞臺人生的一個難舍難棄的情意結。

  【張奧列,1991年移居悉尼,現任職于悉尼《澳洲新報》?!?/strong>

【責任編輯:張金杰】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