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外勞涌入改寫馬來西亞華埠命運 生活艱辛(組圖)

2017年11月26日 10:17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11月26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來西亞工業(yè)、建筑業(yè)、服務業(yè)的奶水哺育著千千萬萬的外勞,可謂有低級勞動工作之處就有外勞,而有外勞密集之處,就有人搖身一變成為外勞之中高階級的商人。外勞大舉進入馬來西亞大展拳腳,應付外勞日常需求的雜貨店以及滿足他們對故鄉(xiāng)記憶味道的小販攤位也應運而生。

  華裔先賢街無華商 店主到員工全是外勞

  在吉隆坡市中心,這個曾經(jīng)是華人開辟疆土的一方,多個街道以華裔先賢命名,紀念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立下的汗馬功勞,包括敦陳禎祿路、敦李孝式路、葉亞來路及敦陳修信路,這也反映了馬來西亞獨立前后,當?shù)囟际侨A裔的聚集之地。

吉隆坡市中心的Kotaraya是外勞淘寶添購日用品的集中地,每逢假日都有各地的外勞涌來,擠得水泄不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吉隆坡市中心的Kotaraya是外勞淘寶添購日用品的集中地,每逢假日都有各地的外勞涌來,擠得水泄不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一條條曾經(jīng)烙下華人先賢開埠歷史的街道,如今已因排山倒海的外勞魚貫進駐,進而改寫了這些街道的命運。

  走進敦陳修信路,中文廣告牌或是刻在柱子的店名漆色斑駁脫落,昔日華裔營商的畫面已不復再。比肩接踵,擦身而過的皆是一張張異國的臉孔,其中孟加拉人占了大多數(shù)。店鋪掛著一幅幅孟加拉文的廣告牌,又或是印著各個外勞輸出國的國旗,如尼泊爾、緬甸、孟加拉、泰國、印度、越南等。

  一家家店鋪售賣著琳瑯滿目的舶來品,從日常用品、名牌贗品、干糧食品、煙草等,對飄洋過海前來淘金的外勞來說,這是最接近,也是熟悉的家鄉(xiāng)味道。

  從掌店者、員工清一色是孟加拉外勞,他們有的是替人打工,有的則當起老板或小販。這些人來時身無分文,不稍數(shù)年就在商場上扎上一角,蓄勢待發(fā)。

  總有一天會回家

  在一家外勞雜貨店當?shù)觊L的尼哈是領著學生簽證前來馬來西亞的,他在孟加拉國擔任律師,來到這里因文憑不受承認,被迫從事低級的勞動工作。

  尼哈原是與女友一起來到馬來西亞,沒想到二人感情生變,女友卷完他的存款,一貧如洗的他只能拿著學生準證在這里半工半讀。

  這家店是他和一名馬來婦女合資開的,尼哈說,他和生意伙伴的認識是偶然的,有次這名馬來婦女在吉隆坡大家購物中心(Kotaraya)附近問路,看著對方帶著一名患病的女兒六神無主,他主動協(xié)助對方,就這樣和對方成了朋友。

尼哈白天在一家外勞用品零售店當?shù)觊L;下班后則趕到自己與合伙人的店鋪打點一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尼哈白天在一家外勞用品零售店當?shù)觊L;下班后則趕到自己與合伙人的店鋪打點一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這名來自霹靂州的馬來婦女,為了方便照顧需要進行手術的女兒,必須留在吉隆坡一段時間。由于需要應付女兒的醫(yī)藥費,她亟需找一份工作。

  完全沒有做生意經(jīng)驗的馬來婦女聽了尼哈的建議,思前想后,愿意放手一博。尼哈向在孟加拉的弟弟借錢作為投資這盤生意的資本,他持有38%的股份,其伙伴則持有62%的股份。生意完全交由其伙伴打理,而他繼續(xù)留在雜貨店打工。每天晚上9時下班后,他就去到自己的店協(xié)助伙伴,包括聯(lián)絡批發(fā)商、網(wǎng)上尋找外勞所需要的貨品,并通過在孟加拉的表弟代他訂貨運來這里。

  尼哈盡管已在這里經(jīng)營小生意一年余,每個月的入息也有超過3000令吉,過著相當舒適的生活,然而大馬并不是他最后的落腳處。

  他說,終有一天,當我準備好,我就會回家了。

  異國婚姻改變命運 租檔賣雜貨落地生根

  雪蘭莪沙亞南以工業(yè)區(qū)多著稱,當?shù)靥訄@廣場(PlazaSri Muda),幾乎成了孟加拉人的大本營。

  其中一個攤位的業(yè)者哈山(35歲)笑言,一段異國婚姻改變了他外勞的命運。

  10年前初抵大馬,哈山從未曾想過在大馬落地生根。他和大部份的孟加拉外勞一樣,通過代理來到沙亞南一家汽車配件制造廠工作。

  這份工作在扣除人頭稅后,每月僅有600至700令吉。事實上,雇主并沒有為他申請合法證件,這等同于變相壓榨薪水和欺詐。

  盡管如此,他還是樂得在這里當非法外勞。在這之前,他曾在孟加拉國當兵,每月工資約250令吉。而來馬短短3年,他已存了近2萬令吉。

哈山以2萬令吉本錢在沙亞南太子園廣場經(jīng)營雜貨小檔口,每個月的盈利達數(shù)千令吉,足以讓他與他所組織的家庭過著安逸的生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哈山以2萬令吉本錢在沙亞南太子園廣場經(jīng)營雜貨小檔口,每個月的盈利達數(shù)千令吉,足以讓他與他所組織的家庭過著安逸的生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3年后,他向雇主請辭,輾轉(zhuǎn)之下到同一區(qū)的另一家面包廠工作。面包廠提供外勞的待遇優(yōu)渥,不但為他申請合法準證,每月工資加津貼有1800令吉。

  在這之前,馬來西亞對他來說,只是個賺錢的地方,從未想過留在這里度過余生。

  面包廠工作2年余后,在緣份的牽引下,哈山邂逅了來自東馬的太太諾阿茲瑪,當時他是負責面包材料,而她則是包裝部門的員工。在相戀一年后,哈山和女友于2015年分別在大馬和孟加拉國辦了婚姻手續(xù),舉行簡單而溫馨的婚禮,并獲得雙方家人的祝福。

  愛情把原是過客的哈山留在大馬,哈山認為,這里是安居樂業(yè)的好地方,他與妻子在沙亞南租了一間小房子,建立他們的愛巢。如今他們已育有一個孩子。

  哈山婚后有感打工難以維持一個家庭的開銷,毅然決定辭工,并向友人借錢籌募生意的資本。哈山攤開一本簿子,其中2頁密密麻麻寫著借貸者的名字和所借的款項,而他的妻子也借了他500令吉。

  哈山說,面包廠的工友都是他的恩人,他們在他有需要時,愿意慷慨解囊借錢給他,為他籌足了2萬余令吉。

  他以太太的名義申請所有的準證,在太子園廣場以1000令吉租了個小檔口,另也支付了抵押金,其余則作為進貨的資金,經(jīng)營雜貨生意,有干糧、日常用品、蔬菜、外勞原鄉(xiāng)的各種零食或欽料等。

  已在這里落地生根的他目前計劃考取駕車執(zhí)照,那么他就可以載著妻小走透這片在往后日子與他密不可分的國土。

  在哈山的攤位對面,有一間店分割一半為理發(fā)店,另一半則是裁縫店。這2間小店的東主是一名巫裔女裁縫師,她聘請了一名來自孟加拉的理發(fā)師莫納(26歲)打理另一間理發(fā)店。

  莫納曾到沙地阿拉伯工作7年,每月薪水有1700令吉,然而合法工作期限已屆滿,他只好打道回府?;孛霞永菹⒁欢螘r日后,他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馬來西亞打工。

莫納是半個老板,理發(fā)店的每月盈利與女東主均分,每月收入約1500令吉以上。(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莫納是半個老板,理發(fā)店的每月盈利與女東主均分,每月收入約1500令吉以上。(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3年前,他初到這家理發(fā)店,每月工資只有1200令吉。

  一年后,他覺得薪水太少,繼續(xù)留在這里也挺沒意思的,于是就向東主請辭回鄉(xiāng)。

  此時,這名女東主卻挽留她,提出讓他當半個老板的建議。這間理發(fā)店的每月盈利2人五五分賬,他負責添購理發(fā)店每月所需的護發(fā)產(chǎn)品,而女東主則負責水電費與租金。

  莫納接受了女東主的獻議,在這里當了半個老板。這里的顧客清一色是外勞,印尼、孟加拉和尼泊爾人居多。其服務包括染發(fā)、理發(fā)、洗發(fā)和剃胡子,收費相對較低廉,比如說,染發(fā)只需20令吉。

  治安問題令人困擾

  莫納說,大馬對外勞而言是個相當友善的國家,但治安問題著實很困擾?!坝绕涫峭砩?,放工我就直接回家,不敢在路上蹓跶。我曾經(jīng)走在上班的途中被人搶走手機,另一次則是住家遭到偷竊。

  他笑言,他對大馬的印象僅是太子園廣場和他回宿舍的路上,他幾乎從未見過大馬的其他面貌。

  自他全權打理理發(fā)店,平均每個月的盈利至少有3千令吉,而他可分得1500令吉或以上。扣除房租和生活開銷,他每個月可存800令吉。

  不過,這里終究不是他生長于廝的國土。莫納說,等我存夠3萬令吉,我要離開這里,回到自己的國家,開一間真正屬于我的理發(fā)店。(吳嘉雯)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