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題材紀錄片首次在美國主流媒體播出

現(xiàn)場擺放的花圈。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南京大屠殺題材紀錄片首次在美國主流媒體播出
“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并銘記這段歷史”
血色彌漫的南京城,最后一批外國記者離開時,目睹了怎樣的屠殺和劫后空城的場景?他們?nèi)绾蚊半U將記錄日軍暴行的影片帶出南京并傳播于世?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是如何接收和保護中國難民的?
中美合拍紀錄片《南京之殤》用故事化的結構形式,情節(jié)化的表達方法講述歷史史實,還原了發(fā)生在80年前外國人眼中的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真相。該片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與A+E美國電視網(wǎng)絡合作拍攝完成,美國版于當?shù)貢r間12月13日上午在美國歷史頻道首播,是南京大屠殺題材的紀錄片首次在西方主流媒體播出。
“南京大屠殺是古羅馬時期之后最為暴虐的屠殺慘案之一”
《南京之殤》講述的是一群舍己為人的外國人,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受苦難的中國百姓。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侵華日軍的暴行將歷史悠久的南京古城化為“人間地獄”。面對眼前的黑暗煉獄,20多名西方人士將內(nèi)心深處的憤怒化作正義之火,堅定地選擇了“永不撤離”,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芒。
“南京大屠殺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但黑暗的盡頭總是光明”,《南京之殤》導演約翰·耶勒曾執(zhí)導過講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紀錄片《世界大戰(zhàn)》,被譽為“紀錄片界的斯皮爾伯格”。
耶勒在拍攝《世界大戰(zhàn)》時就了解到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但為了拍攝《南京之殤》,耶勒還是做了大量準備,觀看了有關紀錄片,也閱讀了很多幸存者的事跡,“例如馬吉牧師拍攝的影片,以第一人稱視角記錄下了那段混亂年代和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這讓我對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有了直觀的感受?!?/p>
在耶勒看來,“南京大屠殺是古羅馬時期之后最為暴虐的屠殺慘案之一。盡管如此,在這段歷史之中依然有一群外國人,勇于奉獻自己救助他人,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他們在戰(zhàn)亂之中所體現(xiàn)出的對受難者的同情,暴力危險之下所展現(xiàn)的勇氣,都是人性中的閃光點,這段歷史值得被人記住”。
近年來,圍繞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創(chuàng)作了多部紀錄片,包括《1937南京記憶》《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見證南京1937》,以及《正義之劍——戰(zhàn)后中國對日戰(zhàn)犯審判檔案揭秘》等, 讓更多觀眾認識到二戰(zhàn)期間發(fā)生在中國南京的這一人類浩劫。
“我們拍攝這部作品,是為了表達南京人民和中國人民對他們的感恩之情。我們希望這種人道主義的精神,這種追求和平與正義的行為,能夠在全世界得到更好的弘揚。人道主義的精神越彰顯,和平、正義的力量越強大,世界才會更美好”,紀錄片《南京之殤》出品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卜宇對本報記者表示。
“對歷史的無知是可怕的,刻意保持無知更加可怕”
耶勒坦言,盡管是人類史上最為悲慘的一段歷史,但西方觀眾對南京大屠殺還十分陌生,“作家張純?nèi)珀P于南京大屠殺曾有過非常知名的著作,但南京大屠殺對大多數(shù)美國人還是陌生的。我拍攝此部紀錄片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對于這一點,卜宇也深有感觸。他告訴本報記者,在該片采訪拍攝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西方普通民眾對于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這么重大的一個歷史事件不為世人所知,是不應該的,尤其現(xiàn)在日本右翼還在掩蓋事實真相,混淆視聽,更不應該”,卜宇表示。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希望通過中美合拍《南京之殤》,在國際上更廣泛地傳播這一歷史慘案的真相?!拔覀冊诓邉潯赌暇┲畾憽返臅r候,就希望它能夠在西方主流媒體播出,讓更多的西方觀眾認識到二戰(zhàn)期間發(fā)生在中國南京的這一人類浩劫。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并銘記這段歷史,珍惜和平,不再讓這樣的歷史重演”,卜宇表示。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感和使命感,中美團隊在拍攝過程中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益求精,要求有史實依據(jù),這也讓《南京之殤》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拔艺J為采取劇情再現(xiàn)紀錄片的形式,是讓年輕人對南京大屠殺歷史感興趣的最好方法。我們用那些親歷的美國人的真實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他們的書信和日記可以讓這部紀錄片有說服力”,《南京之殤》美方制片人兼編劇弗雷德里克·若迪那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若迪那稱,在一個真實、悲慘的戰(zhàn)時暴行中出現(xiàn)美國角色,是一種向西方觀眾介紹南京大屠殺很好的方式。
《南京之殤》不僅是對日本右翼企圖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有力回應和反擊,更是人類對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傷記憶的延續(xù)與傳承?!芭臄z這樣一部東西方風格相結合的紀錄片,美中兩國團隊相互學習,對兩個拍攝團隊都很有意義”,耶勒表示。
近年來,隨著日本政壇和社會右傾化加劇,一些勢力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對此,耶勒稱,“對歷史的無知是可怕的,刻意地保持無知更加可怕。盡管歷史真相不容改變,那些人還是固守偏見,我認為這很危險”。在耶勒看來,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不尊重,是對成千上萬受苦難的中國百姓的不尊重,“這是一段非常值得被重述的歷史,我想通過紀錄片增加觀眾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了解。我希望不僅是美國觀眾,日本和中國的觀眾也能夠觀看這部紀錄片”,耶勒表示。
若迪那認為,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行為對日本年輕人來說是一場悲劇,他們應該知道真實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親歷者在不斷減少,但據(jù)我所知,有很多日本人都想了解真實的歷史,他們的聲音需要被放大”。 (駐美國記者 吳樂珺)